政策财经
IMF:中国是时候取消增速目标了

字号:

2016-09-29来源:财新网作者:王力为

  IMF在其2016年度第四条款磋商报告中,首次建议中国取消增速目标,认为这样会提高政策制定者的灵活度

  【财新网】(记者 王力为)“或许(中国)是时候取消增速目标了。”在9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其2016年度中国第四条款磋商报告举行的解读会上,IMF驻华首席代表席睿德(Alfred Schipke)这样表示。

  他解释称,这是IMF首次在对华年度磋商报告中给出这一建议,2015年的磋商报告建议采用有一定范围的增速目标区间。今年的建议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看,最理想的是取消增速目标,次优做法是将增速目标设定得更为现实,不然,至少也应进一步扩大增速目标区间。

  “绝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没有增速目标,仅有增速预测。”席睿德就取消增速目标的建议进一步表示,这样的做法会提高政策制定者的灵活度——如果经济、就业情况还行,增速稍有下滑,不一定非要刺激;如果增速下滑太快,也不是不能进行必要刺激。

  席睿德表示,IMF的这一呼吁也是考虑到国际上对中国保持较高速增长有不小的期待和压力,希望能从中国增长中收益。但是,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期望也应更现实。他说,“真正重要的不是今天的增速,而是未来那么多年、具有可持续性的增速。”

  近期中国经济呈现的形势,令一向倾向于在公开场合保持相对乐观基调的IMF也有些“坐不住”。整场解读会在对中国所推出的改革数量稍做肯定之后,绝大多数时间聚焦各个关键领域显现的风险。

  “房地产……财政政策……金融改革……汇率政策……。”席睿德在开始讨论每一个领域之前,都先短促、严肃地扔出问题领域,给人感觉仿佛要开始啃一块块“硬骨头”。

  “实体部门中的房地产又开始过热了。”就近期最为“火热”的房地产领域,他如此评价。

  他回应财新记者称,在一二线城市之外,目前仍然有很大一部分需要消化的“过剩”房地产。这一轮热度过后,中国将再次面临需要消化库存、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库存的风险。IMF建议采取的“第一道防线”是贷款价值比等宏观审慎手段,希望能以扭曲最低的方式进行调控。

  近期,一些地市针对房市过快上涨推出调控措施,却引致措施生效前购房者“最后的疯狂”。“中国人对政策措施的反应实在太快了!”席睿德感叹道。这或许与中国过去那么多年的发展模式有关——更多是学习、模仿其他人的成功模式。因此,一旦人们看到有人通过某个手段获益,马上都会“冲进去”。

  “信贷繁荣通常结局悲惨。”他表示。IMF研究显示,五年内经济体杠杆率变化水平与中国当前变化速度类似的国家,绝大多数随后不是增速显著放缓,就是遭遇了银行业危机。

  对于汇率改革,IMF认为中国的汇率改革应该继续推进,使汇率形成机制更多由市场主导,从而给货币政策更多空间;与此同时,在进一步的资本项目开放方面应该谨慎。

  财政政策框架方面,3%的中央政府官方赤字率不是应该聚焦的数字。他说,综合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及部分或有债务,应该聚焦的数字约在10%左右,且仍在增长。中国应该逐步将地方隐性的一些财政活动转移到中央政府资产负债表上来。

  近日在“莫干山会议”上,有学者重提合并发改委与财政部的提议。对此,席睿德对财新记者表示,讨论该问题的时机已成熟。国际上有很多例子和经验可以借鉴,目前约有120个国家已有中期财政框架,或者已在向这一框架转变过程中。而中期财政框架的有效制定,要求政府的(投资、战略)规划功能与财政预算功能有良好的衔接。当然,与金融监管体制一样,具体的(机构设置)实现形式可以稍有不同。

  对于金融领域的问题,他提到,目前影子产品40万亿元的规模已经接近企业贷款52万亿元的规模,很多产品处于监管灰色地带,亟待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以有效应对。

  IMF磋商报告测算了三种情境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在积极改革情境下,中国增速会在2016年至2017年放缓至6%上下,但是会在2018年重新反弹到6.5%以上,并在此后三年内大体稳定在该水平;基准情境下,增速会呈L型,先匀速放缓,在2018年下滑至6%,并在其后保持在稍低于6%的水平;若未有改革,增速会一路向下,在2021年降至约5%。

  这三个情境下,经济总体债务率到2021年将分别在170%、190%、210%左右。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