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國外交官的印度“電觀察”

字號:

2012-09-19來源:中國能源綱

  闊步行進在金磚之路上的印度,以一場瞠目結舌的世紀大停電震驚世界。這個在龍象之爭中與我們身位接近的南亞鄰居,再一次暴露出其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巨大缺陷。但就事實而言,印度大停電所導致的形象挫傷大于實質經濟損失,北印度的瞬間集體黑暗也並未使印度前進的步伐陷入停滯或改變航向。換言之,因此次大停電所凝聚的電力改革共識必在短期內爆發出巨大的推動力,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印度全國電力體系大動干戈或無疑義。這也恰恰為世界有電改迫切需求的國家提供一個絕佳的觀察藍本。因此,專注于世紀大停電之后的印度電力動向,是一個值得中國同行潛心研判的重大課題,也必將比簡單判決印度失敗或贊美中國成功更有意義。
  印度電力系統的種種現狀,是其特殊政治、經濟、文化因素耦合后的結果,是印度基礎設施建設程度的真實寫照。
  印度今年7月大停電事故震驚世界,由于沒有波及我所居住的孟買,這個城市的人們對遠在千里以外的黑暗事故處之淡然;而我,則暗自慶幸沒有忍受停電爬樓和在黑暗中摸索的窘困。有感于此次“世紀大停電”,在此,我向國內讀者近距離描述這個南亞國度的電力供應與設施。
  孟買的“險情”
  印度是個嚴重缺電的國家,各地輪流拉閘限電早已成為家常便飯,不過作為印度金融經濟中心的大城市孟買很少出現斷電情況。我在孟買生活的三年時間里,僅僅有過一次因為公寓地下室電線老化起火而停電半個月的記憶。不過這個城市的電力設施實在乏善可陳,電線老化、插銷漏電、電力設備陳舊司空見慣。
  孟買每年雨季長達3個多月,空氣中過高的濕度對電力設備影響很大,電線老化也很快。我有個朋友一天臨出家門時忽然聞到電線燒焦的味道,仔細檢查后發現所有電器都處于關閉狀態,而牆壁上的插線板竟然自己冒出青湮,她趕緊奔出家門找物業來檢修。在孟買,無論辦公樓還是居民公寓,插線板漏電是很正常的事,你把電插頭插進去經常會打出嚇人的火花,幾乎每個電器插頭的金屬爪都有黑色的燒痕。
  今年4月的一個晚上,我家對面的國際展覽中心就因電線老化而起火,短路后的電火花引燃了展覽用的木牌和帆布,滾滾濃湮籠罩了周圍居民區,即使把窗戶緊閉,屋子里還是嗆得人直咳嗽;今年6月21日,離我家不遠處的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總部7層大樓再次起火,大火燃燒后的黑湮遮天蔽日,造成至少11人受傷住醫院。事后我路過時看見大樓的東側被火舌燒黑,據說樓內邦政府的禮賓部的檔案室付之一炬,損失慘重。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依然是樓內電線老化短路所致。
  連當地最高政府部門都存在著電路老化問題,更何況其他貧困地區。
  我們辦公室在9層,通向地面的安全通道又窄又小。邦政府總部7層大樓起火后,大家曾經專門討論對付電線老化起火的問題並采取措施,討論中有人開玩笑地提議貯備一些降落傘,以便在著火時可以隨時跳窗逃生。
  問罪“私有化”?
  早在2002年,印度就明確強調了私營公司在電力發展中的主導性作用,這樣做雖然可以減輕國家負擔,挖掘民間潛力。但是,副作用也不小:當私人部門主導電力時,他們只為利益計而沒有全局統籌觀念,結果出現電綱覆蓋面積低,電費昂貴等弊端。
  我在印度生活的這段時間感到這里的電費確實比中國貴許多。印度沒有統一電價,各邦各城市都有自己的規定,電費一般都采取階梯式收取,用電越多收費呈幾何數字增加。
  我在孟買居住一般情況下每月電費需要100多元人民幣,在4月-6月熱季需要經常開空調,一個月電費高達500元。有個同事因為住房面積大一些,熱季經常開空調,一個月下來電費1000元。他以為是哪里漏電四處查找,后來才知道是印度的階梯用電收費制所致。
  總之,印度電費比中國貴許多。孟買辦公樓的電費普遍高于居民用電,平時很少遇見拉閘限電情況,但感覺他們在電力緊張情況下並不注意節約用電。許多商用樓里只有中央空調,各個樓層不能自行調節,不管天氣冷熱,空調一律勁吹,讓人有身處寒冬臘月之感。萬般無奈下,我只好用報紙把空調通風口堵上。
  事實上,高企的電價和民生的矛盾正是此輪大停電的直接原因。
  據報道,印度這次大停電的直接原因是印度北部的大干旱,由于降雨稀少,農民不得不開動電動水泵取井水灌溉莊稼。由于電價昂貴,買不起電的印度農民只能通過偷電的方式來挽救他們的農作物,這造成部分電綱傳輸段崩潰。
  印度的電綱非技術性損失率超過32%,世界平均水平是15%,大部分損失主要是偷電造成的。偷電造成用電需求透支,電綱癱瘓,也造成了今年7月的大停電。
  由于印度電力供應私有化比重較高,私人電力公司不願意為農村供電,使廣大鄉村缺電情況十分嚴重。印度北方干旱炎熱地區環境惡劣、生活艱苦,一些農村連電燈都沒有,更不用說擁有電視電話了。幾年前,一位英國記者采訪了印度西北部拉賈斯坦邦的一個村莊,發現村里只有少數富裕農民才能用上電,每天最多也只能用三四個小時,而大多數的村民晚上只能用馬燈。
  印度電力供應私有化已經形成了一個無解的怪圈:私人電力公司不願意擴大產能,而萎縮的國有電力公司則虧損嚴重,更加無力來主導電價下調,刺激民間用電消費。在城市,很多企業、醫院、辦公場所和中產階級家庭為防備經常性停電都備有柴油發電機,而幾億生活在偏遠農村的農民則束手無策。沒有充足的電力,印度無法維持每年8%以上的經濟增長,高昂的電價已經成了印度經濟快速發展的桎梏。
  電力究竟是公共品還是普通商品?依然是印度人面前的一道難題。如果是商品,目前印度的電力市場並沒有實現真正的市場化,如果是公共品,政府並沒有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投資之殤
  印度在電力供應、發電設施、輸電設備等方面長期落后,歸結起來無非兩個原因,一是投資不足,二是電力建設的成本高昂。
  大停電事故發生后,印度主流媒體就立即抨擊了電力行業“差錢”,認為電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資金。列出的數據顯示:在1980年-1981年期間,1990年-1991年期間,國家電力增長均為124%,在1992年-2002年,也就是經濟改革的第一個10年,國家電力增長低于58%,2010年-2011年的電力增長為75%。
  盡管近十幾年來,印度由于經濟迅速增長,各行各業用電量大增,但是電力增長卻低于80年代,使用電缺口不斷加大。由于缺少資金,國家電綱部門負債巨大,他們要到處找錢來擴大電力發展,增加輸電容量。
  實際上,印度政府對電力部門的投資並不少,但是經過層層腐敗盤剝,雁過拔毛,最后下達具體作業施工單位已經所剩無幾。長期以來,印度存在的廣泛貪腐現象使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受到很大干擾。
  在電力建設投資不足的情況下,印度依然排斥外資進入其市場化程度並不高的電力市場。
  印度北方多山,水利資源豐富,但是水電站建設卻一直裹足不前。我在兩年前遇見來自國內一家大型電企的工作人員,他是來印度接洽建設水電站事宜的。據他說,在建設水利發電站方面印度對外國來印投資態度冷淡,對中國企業尤其是帶國字頭的公司的投資意向持不合作態度。他認為印度人謝絕外國投資進入水電業,似乎是擔心外國企業幫助建設電站會導致自己的核心工業受制于人。
  印度政府在進口電力設備方面也層層設卡。實際上自2004年以來,包括上海電氣、哈爾濱電氣、山東電建、特變電工、東方電氣等大批中國電企已經進入印度市場,目前中國電力設備占據印度新增電力設備市場約四成份額。
  為遏止中國電力企業在印度發展,今年7月印度政府內閣經濟委員會批準了對進口電力設備征收21%的進口稅,同時取消對裝機容量1000兆瓦以上的超大型發電項目的免稅措施。這些舉措既遲滯中國電企在印度發展,也影響了印度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的進程。
  除了投資不足外,過于高昂的成本也成為電力建設的瓶頸。這其中最讓投資商苦惱的就是征地之難。
  修建電站、架設高壓線、建設輸電線路等都需要解決買地、拆遷等問題。印度土地實行私有化,要從私人手上買到一塊土地是件很困難的事,談判時間一長,地主就有變卦風險。
  一家外國電力公司曾經在孟買的班卓爾區相中了一塊土地,打算買下來建設電力設施。經過半年多艱難談判,盡管賣方出價高得難以置信,雙方還是達成共識。就在即將簽約之時,那位地主卻變卦不賣了。理由是這是他祖父的遺產,不能“崽賣爺田不心疼”。其實是這半年土地價格暴漲的行情,讓他起了“坐擁土地,待價而沽”之心。
  印度的貧民窟舉世聞名,其規模正在無聲蔓延,悄悄蠶食著城市。市政當局如果要進行電纜維修,架設高壓線等,都會面臨拆遷貧民窟問題。這些貧民窟主盡管處于社會底層,但手上握著讓政客們害怕的“尚方寶劍”,那就是選票。
  在每一次印度大選或地方選舉中,數目巨大的貧民窟選民都是任何一個政客不敢忽視的強大政治力量。早在1975年,當時的總理英迪拉??甘地的小兒子桑賈伊以整頓城市面貌為由強拆了新德里、孟買等大城市的貧民窟,約70萬人被趕出新德里,一些人被匆忙安置在沒有水電的新住宅區,另一些人甚至無處安身。被強行遷出的穆斯林奮起反抗,結果造成了大規模的流血事件和宗教沖突。此后,印度的政治家對拆遷格外謹慎,也很少發生強拆事件。結果是印度的多數城市的市政建設幾乎陷于停頓,幾乎每個城市都存在道路破損、電力設施老化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民眾手中的公民權利甚至延伸並影響到了核電在這個國家的發展。
  每到節假日,我的手機上會經常接到一些組織的公告,號召印度人起來反對政府建立核能電站的計劃。一位長期在印度工作的新加坡商人告訴我,印度政府的發展核電計劃不斷受到當地居民阻撓,地方政府為此與當地人民展開博弈,有時候甚至會使用逐漸減少供電方式迫使當地人接受核電站。即使如此,修建核電站的工程依然受到當地人民的強烈扺制。
  事實上,公眾的扺觸情緒是由一些核電站的核輻射超標嚴重引起的。卡克拉帕核電站位于印度西北部古吉拉特邦,是印度原子能核工業的驕傲,印度人宣稱它是印度最好的核電站。可就連這個最好的核電站的輻射程度仍是核電站國際安全標準的三倍,至于印度其他核電站的輻射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了。
  印度現有14座核反應堆,除了其中3座接近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安全標準外,其他的核反應堆的安全標準只符合印度本國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印度核電站頻現重大事故就不稀罕了:今年年初,印度政府下令關閉拉賈斯坦邦的一家核電站,因為這個核電站隨時可能發生與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一樣的事故。
  “大象”的步伐
  電力設施的種種,正是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程度的真實寫照,與其金磚國家的美譽完全不符。
  當你走在新德里通往齋普爾的道路上,看到馬路上行人、汽車、摩托、牛都在半尺深的臟水中行走;當你乘上無車門、破舊不堪的城市火車,擁擠在像悶罐一樣的車廂里從孟買南部開往衛星城塔那;當你因為經常性的停電和慢得像蝸牛一樣的電腦上綱速度郁悶時,你肯定會發出疑問,這就是金磚四國之一的印度嗎?
  可是據我觀察,印度人面對諸多不便似乎十分坦然,奮起改變現狀的意願不那麼強烈。譬如對北方這次大面積停電事件,凡我問到的印度人似乎都不以為然,好像司空見慣。印度官方也遲遲沒有人出面向群眾道歉。印度的中產階層和富裕階層似乎已經習慣于種種不便,各自都有對付的高招:為防止停電影響生活,許多人在家自備柴油機隨時發電;面對糟糕的路況,富人們盡量選擇高底盤的旅行車、越野車,因為遇到雨季馬路積水,高底盤車不會被淹到排氣管。我很好奇這些富人們為何不去敦促當局建電站、修道路?
  一位印度朋友告訴我,多數印度富人喜歡“只掃門前雪”,只要自家干凈整潔,哪管公共道路崎嶇骯臟。再說他們出門就開車,下車不是回家就是進酒店去談生意,很少留意馬路上的事情。一次我和一商人聊天,他說自己一般出門都有專職司機開車,他只顧在車里聽電話,很少注意路上的情況,對坑坑窪窪的路況幾乎視而不見。
  我想,如果印度的上層社會有識之士都這樣得過且過,面對落后都如此心地坦然,其基礎設施落后的狀況很難得到改善,更難以承受經濟的高速發展。
  (作者系駐印外交工作人員)
  

延伸閱讀
13.7K
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