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多長的彈丸柜台山寨機扎堆,秋陽(化名)曾經在華強北奮斗了5年,旺季月入20萬元。在他離開這條位于深圳的“中國電子第一街”之前,已經無力支付租金等日常開銷。
秋陽只是眾多離去者中的一個。根據華強北街道近日提供的數據,已有約3500家企業離開華強北,這里本有大企業40多家、小企業2萬多家。
近期,華強北的空鋪引發外界關注。業內數據顯示,目前華強北電子市場有3500個空鋪,比鄭州或濟南等城市電子市場的總量都要大。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地鐵施工對于營商環境的影響只是外因,內因則是優勝劣汰的產業鏈再整合。
“華強北的經營絕大多數還處在比較低端的柜台交易模式。目前撤離的基本都是小柜台,主要集中在手機及周邊配套產品,山寨機最為突出。”福田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馮向陽告訴本報記者,部分商家已回歸,一些電子類和其他商業類的商戶也陸續被吸引過來。
積蓄轉型正能量的華強北正在摸著石頭過河,留守者們思忖的不只是地鐵何時開通的問題,還有如何在電商夾擊下找到新的增長點。
空鋪之辨
2012年10月,在深圳地鐵7號線開工之前,30歲的秋陽選擇離開華強北。這條全長約30.2公里的軌交線路貫穿羅湖、福田、南山三個行政區。福田正是華強北的所在地。本報記者看到,華強北路部分商鋪門前已經圈起圍擋,開始施工。本報記者了解到,由于7號線南北走向的施工面與華強北主街道重合,機動車主干道會全程封閉三年,商鋪門口出現圍擋會長達22個月。
商家擔心地鐵施工會讓顧客大量流失。在大賣場華強電子世界的一樓,一家電腦代理店店員曾義波告訴本報記者,以前一天能有200多人走進柜台詢問價格,現在只有50人,月銷量也從300台下降到100台。
上個世紀90年代風光無限的人民南路重回記憶,當時經過三年的道路改造之后,該地段租金大幅度提升,華強北成為了吸納商戶的受益者。華強北商圈面積1.45平方公里,商業街南北長約930米、東西寬1560米,直接從業人員十多萬人,日客流量逾50萬人次,一個1.2米長的柜台月租金目前仍高達1萬元。
“地鐵修好,整體形象提升之后,租金肯定會上漲,商家的經營成本會增加很多,可能會出現空鋪。”深圳市社科院的一名分析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他認為一個可行的辦法是降租金,但希望不大。
“人流量從2011年到現在已經減少了10%,總營業額也下降了20%到30%。”馮向陽說,但其並不認為地鐵建設是壓倒商戶的稻草。
“華強北電子產品銷售分批發和零售兩種形式,其中批發占60%。修地鐵主要影響的是零售商鋪,而批發店鋪因為客戶群體比較固定,影響應該不大。”馮向陽說,但即便是對于零售店鋪,修建地鐵也不是他們生意衰退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擺在商戶面前的還有一道短期損失和長期收益如何平衡的課題。7號線計劃2016年底開通試運營,屆時,華強北商圈將擁有四條地鐵線,加上即將修建的為地面提供配套服務設施的地下商城,人流量又將迎來潮涌。
華強北之于地方經濟的意義可以從一系列指標中得到印証。福田區政府綱站的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福田的GDP總量約為1682億元,在深圳八區中排名第三;而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稅收兩項數據上,福田均列首位。
去山寨化
在7號線修建之前,市場大環境、低端的產業模式已經使華強北的商戶壓力重重。
行情不好被普遍認為是電子業低迷的一個重要原因。華強北電子業外貿依存度極高,馮向陽分析,去年1∼9月境外采購商同比下降約30%。外需走弱的同時,國內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20%以上,電力、人工、房租等成本全部上升。
“現在的日子比2008年更為艱難。”在華強北做電子原配件批發生意的林老板說。他們很多產品銷往國外,單價從幾分錢到幾十元不等,2008年價格下降了30%左右,兩年后價格又大幅度回升,但是去年又下降到2008年之前的一半了。
言華強北必及山寨機,如今,這一產品似乎也銷售不暢了。
深圳市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謝志巋說,這集中反映了我國手機產業的一個普遍問題。
“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讓在國際大環境影響下的山寨手機生存變得更為艱難。”謝志巋告訴本報記者。
業內數據顯示,目前華強北的空鋪大多是以經營山寨手機為主的賣場,空置率高達三成以上,遠超主營電子元器件賣場2.8%的空置率。投資500萬元開模生產,賺回2000萬元的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秋陽告訴本報記者,他經營山寨機業務以前每部能賺15元左右,現在利潤已經下滑了一半。早在2012年,他每月的毛利潤已經下滑到1萬元,無力支付租金和人員工資。
業內人士分析,智能手機的密集上市意味著山寨機仿制成本大增,利潤空間被擠壓;更新換代的頻率加快也考驗著仿制者的“研發”水平。另一個關鍵因素是,政府對于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增強進一步壓縮了山寨手機生產商和經銷商的空間。
國家質檢總局近日披露的數據顯示,華強北已經有8200戶山寨手機經營戶退出市場。這樣的“關、停、並、轉”為自主創新和原創品牌騰出了空間。
如果說山寨機等落后產品的退出對于華強北來說是洗牌的話,尋找新增長點則關乎如何理好手中的牌。
2012年12月中旬,華強北街道辦舉辦了一場政府和大型商家的座談會。商家呼吁政府在稅收、信貸和工商管理上給予政策支持。華強北四大電子巨頭之一賽格集團的負責人表示,華強北的轉型升級不是簡單吸引幾個大品牌或者是市場裝飾得非常漂亮,而是要堅持一直以來的“前店后廠”模式。另一家企業則表示,華強北目前主要是貿易商,應該引進代理商和制造商,因為貿易商沒有任何品牌,淘汰速度快。
電商對實體市場造成沖擊,但也被認為是傳統經營模式突圍的出路之一。華強北商圈的大型電子商務綱站主要包括華強電子綱和華強北在線等。“固守傳統的交易模式一定會被淘汰,線上線下相結合才是趨勢。”華強北在線CEO沈浩淼告訴本報記者。這家2010年建立的綱站現在已有3000多家商戶進駐。
相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接下來的城市改造有望為華強北釋放出上百萬平方米的新商鋪和新業態,今后在華強北能買到的不僅是電子產品,還可能是珠寶和服裝。
作為亞洲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中心,這里曾雲集了2000多家與手機相關的商鋪,通過低成本模仿主流手機產品的外觀或部分功能,制造出大量廉價低端手機,銷往國內乃至出口全球各地。華強北也因“山寨”手機賣場扎堆而被戲稱為“山寨一條街”。
風雲突變。日前,華強北商業街召開新聞發布會,首度公開回應“年底華強北空鋪潮加劇”現象,証實華強北空置率確實處于“歷史最高位”。
“很多人的購買習慣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實體店越來越難做。”有店主向記者表示,很多品牌的筆記本甚至是零利潤,為的是走量拿到廠家的銷量返利,而山寨手機的銷售更是慘不忍睹,大多數人已經選擇轉行。可以看到的是,山寨手機、平板電腦目前在賣場中所占的比例已經很小,蘋果、安卓手機和平板及其配件則占據了越來越大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