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財經訊 3月12日,加多寶在其官綱發布了“加多寶集團致兩會代表委員的一封信”,信中呼吁兩會代表委員在研究、制定國家大政方針時,從加多寶的案例中得到借鑒、找到促進“非公經濟”生存環境改善的具體辦法、並將它們落到實處,信中再一次質疑廣藥集團索賠10億公理何在,並表示廣藥這種行為是趕盡殺絕。
以下是“加多寶集團致兩會代表委員的一封信”全文:
尊敬的各位代表、委員:
非公有制經濟的生存狀況和公平待遇,一直是代表和委員參政議政的重點。你們的真知和諍言,不僅是廣泛民意的反應,而且正逐步落實到黨和政府治國理念的轉變、社會管理機制的進步中。作為民營企業的加多寶集團向你們表示敬意,並對未來充滿期待。
當然,我們深知徹底實現這一目標的復雜和艱難,所以在這里懇請各位代表和委員、對正在發生的國有企業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藥集團)和非公有制企業加多寶集團之間的“涼茶之爭”予以關注。這雖然是一樁個案,但它反映出的“非公企業”所面臨的法律困境極具典型性,如果通過你們的辨析,讓這一事件具有的普遍意義得以彰顯,促進全社會達成共識,“十八大”和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反復強調的“兩個毫不動搖”的大政方針,方能真正貫徹落實。
加多寶集團及所有員工,得益于改革開放的中國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堅定不移地推動市場經濟的政策,通過17年,將“紅罐王老吉”苦心培育為無形資產價值千億,在國內有望與可口可樂比肩的知名品牌,用現代商業理念,為發揚光大日漸式微的中國傳統老字號闖出一條生路,並將涼茶這種嶺南地域性飲料,拓展為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擁有廣泛消費者的健康產業,其產業鏈聚集了數百萬從業者,其中,僅僅在我們的原料基地從事中草藥種植的貧困山區或老區的農民就達幾十萬人。
2012年,我們的“紅罐王老吉”被廣藥集團通過一系列飽受爭議的法律行動“收回”,17年心血所系的商標一夜之間被無條件褫奪,在求告無門、呼號無地的情狀下,我們不得不忍痛放棄使用了十幾年的“王老吉”商標,從頭再來,啟用“加多寶”品牌。
然而,不公正的權力之手如影隨形、步步緊逼。廣藥集團絲毫不滿足于上面的這些“成果”,又發起了新的訴訟,並由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罕見地“未審先判”,在春節銷售旺季前后,發出“訴中禁令”,強制將數量眾多的電視、報紙、雜志、綱絡上的加多寶品牌廣告全部停播。
我們尊重法律,我們期待公正、並希望用我們的堅持和忍讓贏得最終的正義。加多寶集團按照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要求撤換了廣告,我們把不平化作前行的動力。然而廣藥集團又迅猛地追了上來。在兩會前夕,他們又召開記者會,宣布向加多寶集團索賠“幾億到10億”,用于對現在已經被他們搶到手中的“王老吉”品牌做廣告宣傳。
當年我們從廣藥集團租借商標時,王老吉涼茶已經陷入停產狀態,市場銷售額幾乎為零。而當它被從我們手中搶走時,品牌價值超過千億,市場銷售額是一百多億。加多寶辛辛苦苦將“紅罐王老吉”養育17年,又被迫拱手送回之后,還被要求再付“10億元”的天價賠償!公理何在?我們不禁要問:非公有制企業的生存為什麼就這麼艱難?
尊敬的各位代表、委員,你們或許認為,這樣一件商業糾紛,應該在法庭上尋求公正的解決方案。然而,正如很多代表、委員所提到的那樣,盡管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法律體系已經日趨完備,但是、某些地方權力與當地國有資本牢固的聯盟,卻擁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在加多寶這樣的非公有制企業面前樹起一道“玻璃門”,讓法律的公平公正、讓黨和政府對非公有制經濟的關心和愛護能夠被你看見,卻無法被惠及。
廣藥集團提出“10億”賠償,其理由是“加多寶的廣告侵犯了該公司的權益”。為了達到“未審先判”的目的,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稱廣藥集團繳納了500萬元保証金,因此做出“訴中禁令”,讓加多寶停止廣告播出。這也就意味著,法庭和廣藥集團都認為,不管審理期有多長,也不論最終判決結果如何,即使我們勝訴,由這項“訴中禁令”所導致的廣告大面積被停播給加多寶帶來的損失也不會超過500萬元。然而一旦同樣的問題反過來,當他們追究我們的廣告語給廣藥集團帶來的損失時,他們眼中的“損失”卻是“10億”這樣一個天文數字。這種翻雲覆雨、趕盡殺絕的行為,在我們與廣藥的纏斗、與當地法院打交道的過程中已經多次出現,除了司法與地方行政聯手之下的蠻不講理、無所顧忌,我們實在找不到這種行為的任何其他解釋。
在長期與廣藥集團及當地某些權力機構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很多時候都能感受到一些相關部門的人士對加多寶和民營企業的同情和理解,然而這些同情在權力和利益面前卻往往顯得蒼白而無力。環顧四周,我們無奈地發現,與加多寶有類似遭遇的企業絕非個例,一些地方的國有企業與當地的行政、司法權力結合起來,擠壓非公有制企業生存空間的行為相當普遍、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這種狀況的出現,其根源在于:很多地方權力部門認為,“國有企業”和“公有經濟”是屬于國家和人民的,而非公有制經濟是屬于某些私人甚至是“富人”的,因此在行政、執法和經濟糾紛中傾向于“國有”,為此采取一些與法律法規相違背的“特殊手段”,甚至是“保護國有資產”或者“劫富濟貧”的“善政”!于是,無數違法的勾當,就在這“正義”的旗幟下悍然行使。
全國工商聯主席王欽敏在今年兩會上向媒體提供了一組數據:目前我國“非公經濟”占中國GDP總量的60%、稅收占比超50%,就業機會提供占80%,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占比超60%,而從新增就業來看,“非公經濟”貢獻更達到了90%。這些客觀事實說明:這些年來,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不僅在培育市場體系、“倒逼”國企改革、完善市場體制等方面發揮了推動作用,而且在活躍市場、增加稅收、擴大就業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們深知:包括加多寶在內的“非公經濟”得以快速發展並能夠為社會做出一定的貢獻,完全應該歸功于中國共產黨人既實事求是、又與時俱進的執政智慧。任何否定黨的領導、否定公有制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核心作用的觀點,都是不正確的!是對中國的改革與發展極為有害的!去年以來,我們更興奮地看到:從黨的“十八大”再到今年“兩會”,黨和政府提出並堅持的“兩個毫不動搖”,讓全社會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然而,同樣不可忽視的是,在已經取得的這些成績背后,依然有不少制約“非公經濟”發展的現象存在,在部分地區,這種現象已經嚴重已經影響到了民營企業的生存!正如一些學者在各種場合不斷呼吁的那樣:“非公經濟”同樣也是黨的執政基礎之一。我們在這里泣血以求、希望得到的,只是與國有企業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權力,讓“非公企業”能夠發展依靠自身的競爭實力發展壯大、造福社會,兢兢業業做好黨的“執政基礎”,而不要在不公平、不公正的外部環境中,淪為某些別有用心的國有企業的“墊腳石”。
各位尊敬的代表、委員:針對這封來自加多寶的公開信,也許有人會說,我們是在借“兩會”之機“炒作”。如果這封記錄了加多寶為國企培育品牌、被國企搶奪成果、遭國企索要天價賠償的信被視為“炒作”,那只能說明:來自“非公經濟”的聲音是多麼的微弱和渺小,以至于只有借助不正常的“炒作”才能讓全社會聽到我們的大聲疾呼!
同樣,通過這封信,我們所要求的並非“圍觀”,而是“遠離”,是希望權力和地方政府的局部利益能夠遠離法庭,讓“非公企業”加多寶和國有企業廣藥能夠平等地站在法庭上,接受公正的裁決!
我們真誠地希望:你們在研究、制定國家大政方針時,從加多寶的案例中得到借鑒、找到促進“非公經濟”生存環境改善的具體辦法、並將它們落到實處;
我們更深深地渴望:有一天,來自民營企業的聲音不用依靠“炒作”就能被聽到;有一天,“非公經濟”的處境不用等到“兩會”才被“熱議”!
感謝各位代表、委員的關注和聆聽!祝各位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