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企成本應由第三方機構審核

字號:

2012-05-19來源:作者:雷達抓取
早在若干年前,有關某電力公司抄表員年薪十萬的新聞,已經是一個很好的例証。在以電力為代表的壟斷行業里,員工過于高昂的薪酬收入,已經不是什麼秘密。在廣東省的電價聽証會上,該省電力行業的高昂薪酬依然遭到了炮轟的最根本原因在于,透過電力行業過高薪酬的表象,人們看到的是一個缺乏制度約束的國企本質。 此次廣東省階梯價格聽証會上,電力公司出具的成本監審報告,就是非常不專業的,由于完全是自己提供的數據,缺乏第三方機構的監督與審核,因而其準確性與科學性必然要招致公眾的質疑。而事實上,幾乎在國內所有行業的價格聽証會上,成本監審報告都缺乏第三方機構的監督與審核,幾乎都是在自說自話。 可想而知,當對企業的成本監控完全是形同虛設,或者是根本就無法監督時,所謂的企業成本就不過是一堆隨意性極強的數字,完全可以根據具體的需要來改變。實際上,也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才導致一方面電企喊虧,一方面電企員工的薪酬卻遠遠高于社會平均水平這樣一個事實。 這幾天有關山東濱州魏橋自備電廠電價比國家電綱低1/3的報道,也引起了熱議。雖然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負責電價的有關人士表示,“電綱企業需要承擔社會責任,而企業自備電廠不必考慮這些,它只要高出自己的發電成本價就可以售電。”電綱企業需要承擔什麼社會責任、成本是多少,這些也不能總是糊涂賬。否則,老百姓看到的只是,由于增加了電綱企業這個環節,國家電綱比自備電廠價格就高了1/3。 顯而易見,缺乏有效的監控與監管的體系下,諸如電企這樣的國企,已經成為一匹脫??的野馬,無論企業的業績如何,都不會影響企業員工的高薪收入。這顯然是不符合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的,更與我們一直倡導的市場經濟規則背道而馳。 不是說電力行業就不能漲價,但透過廣東省階梯電價聽証會上的這番炮轟,有關部門理應看到,雖然美其名曰為價格聽証,但成本監審的缺位,讓電力公司出具的成本監審報告變成了可信度極低的一組數字。公眾對電力行業漲價之所以紛紛予以炮轟,其原因正在于電力行業的出具的相關數據缺乏透明性與公信力。
延伸閱讀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