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為什麼會失去中國市場?
據美國科技博客TechCrunch報道,蘋果發布的2013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第三財季大中華區營收為46.4億美元,同比下降14%。盡管市場調研公司Flurry稱蘋果是當前中國最為流行的智能機和平板電腦品牌,但是蘋果財報顯示,該公司未來數月要想保持住這種地位恐怕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對于糟糕的數據,蘋果CEO蒂姆·庫克在電話會議上承認,該公司第三財季在大中華區表現疲軟。“營收不能說明一切,我不會因為90天的周期而對增長感到氣餒,這還包含經濟和其它因素。”他說。
蒂姆·庫克的這番話顯然是在為他的團隊打氣,可是面對自身創新的乏力 以及三星強有力的挑戰等因素,蘋果在中國領先的地位的確岌岌可危,今日筆者就來盤點揭秘那些讓蘋果在中國失去領先地位的原因。
1.公司內部的不穩定
隨著喬布斯離開蘋果,庫克接管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變動就愈發頻繁。去年年底,蘋果的兩位斯科特-福斯托(scott forstall)和約翰-布勞伊特(John Browett)兩位高級副總裁先后離職。
之后,蘋果又對自身的管理層進行了調整,賦予了其首席設計師喬納森-伊夫(Jonathan Ive)對軟件方面更多的控制權。蘋果將此稱為對公司發展積極的調整,然而,高層管理人員的變動從來不是一件好事,這通常表明一些內部的不和,而蘋果似乎也正面臨這一情況。
2.“血汗”工廠的負面效應
蘋果在中國有著龐大數量的代工廠,但是這些問題多多的工廠越來越多的給蘋果在中國的形象會造成負面影響。據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為蘋果做代加工的83家中國工廠里, 有45家工廠存在不支付加班工資的情況, 23家則低于最低工資標準。
富士康無疑是其中的代表者。作為蘋果的一個重要合作伙伴,富士康被曝出強迫工人超時加班以生產蘋果產品,以及屢屢發生的“跳樓門”,讓人們總是會聯想到蘋果的黑暗一面。
3.ISO的市場份額下降
Android系統的迅速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參與其中,這對蘋果來說,無疑是一個極為不好的消息。市場數據顯示,去年第三季度,Android系統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所占的份額達到了75%,而蘋果iOS的市場份額只有14%,現在每天有130萬台以上的安卓設備被用戶激活。
Google董事會執行主席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更是在接受采訪時就宣稱,安卓系統已經在移動軟件市場中擊敗蘋果。
4.飽受詬病的蘋果地圖
地圖服務是現今相當熱門的應用軟件,但是自蘋果iOS6系統推出以來,其自家地圖應用屢遭批評,就連公交導航這項關鍵功能都沒有設計在內,讓很多的蘋果用戶大呼失望。為此,蘋果 CEO 蒂姆·庫克親自撰寫了道歉信,甚至還建議用戶暫時先使用其競爭對手的地圖服務。“
地圖應用的問題,說明了蘋果並不是一家完美的公司。實際上,這說明了蘋果也會做出一些很糟糕的決定,然后老練地彌補過失。目前,蘋果的地圖應用仍是一片混亂。這不僅使iPhone 5的用戶感到失望,也使得谷歌抓住了機會,在iOS系統上推出了自身的地圖應用。
5. 專業用戶的流失
蘋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于其所擁有的圖形設計師等專業用戶。然而,在過去兩年時間里,蘋果沒有推出新的Mac Pro產品,這使得很多專業用戶開始抱怨蘋果已經疏忽了他們。更糟的是,蘋果還尚未對此做出任何表態,並對這些用戶進行安撫。如果蘋果失去了這些專業用戶,也將失去許多有助于蘋果發展的布道者。
6.競爭對手的挑戰
現在蘋果對發展迅猛的移動計算機市場的控制力已經減弱了,因為現在有很多的質量不錯而且價格便宜的電子產品可以替代蘋果產品。比如,iPhone在智能手機領域的領先優勢在安卓系統面前已經蕩然無存了。
當諾基亞、RIM風光不再的時候,三星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將挑戰蘋果在中國領先地位的公司。去年,三星攜Galaxy S III進軍中國市場,銷售情況十分火爆。作為新一代智能手機的代表,Galaxy SIII能夠準確地識別使用者的面部、視覺和動作,這被稱為是迄今為止最為善解人意的智能手機,也是一款被認為超越iPhone 5的手機。
7.創新能力的缺乏
長久以來,蘋果一直被公認是為科技行業里最具創新精神的公司。創新代表著蘋果公司的靈魂所在,當失去創新領導地位,蘋果也將去了整個市場的領導地位。
然而真實的情況是,在過去幾年,蘋果已逐漸喪失了那種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在2012年第一季度,iPhone的銷售額占到了美國3G運營商Verizon絕大部分營收。然而,僅僅過了一年,在2013年的第一季度,雖然iPhone所占到的比例依然最高,但是一些安卓設備已經開始嶄露頭角。更令蘋果感到擔心的是,三星最新發布的Galaxy S4手機配備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特性,這勢必會對 iPhone在智能手機領域的主導地位帶來挑戰。
此外,蘋果最新的iPad看上去也有些差強人意。不少人現在都開始擔心,長此以往,蘋果在未來還能否保得住iOS的市場份額,因為蘋果近來推出的新產品總是不溫不火,缺少讓人覺得驚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