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投新集口孜東礦有這樣一支煤海勁旅。他們眾志成城,頑強拼搏,不怕困難,挑戰自我。在西翼主運膠帶機大巷工作面掘進過程中,堅持做到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趕任務、搶進尺,為保質保量完成生產任務帶了好頭。如今,在新集公司“三次創業”戰略的實施過程中,他們又在-967米的地層深處,抒寫著“機械化快速掘進生產線”新的煤海壯歌,成為口孜東礦機械化掘進生產線上的一面旗幟。 帶著敬佩走進口孜東礦綜掘二隊正在施工的西翼主運膠帶機大巷工作面,巷頂錨索間距整齊劃一,錨綱壓茬平整渾然一體,巷底運輸軌道平坦底面整潔,膠帶運輸機機架平直,設備分類標準碼放……高效的施工進度、一流的工程質量,他們成功的秘訣在哪里?
率先垂范,激發員工正能量
獎罰分明在綜掘二隊處處都能感受到員工高昂的工作熱情。為提高出勤率,該隊制定實施保勤制度,規定在保証正常出勤的基礎上,多上一個班獎勵500工分,出滿勤者獎勵2000工分,奪得小班進尺第一名的班組獎勵5000工分,曠一個工扣200元工分的激勵機制。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求員工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到。該隊領導班子深刻意識到,要想創一流成績、創輝煌業績,帶出一支技術強、作風正、善打硬仗的“尖刀隊”,自己必須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該隊堅持黨員活動日、“三會一課”、安全學習日等制度,采取學習、討論、交流心得體會等形式,提高班子成員的學習水平、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隊長陳俊和副隊長丁玉禮,除大量繁瑣的日常隊務工作、礦上的各種大小會議外,每月下井數不少于22天,充分的勞動力組織,為正常生產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在家自己什麼都不管,是個甩手掌柜,在隊里什麼都要管,有時忙起來,一天兩天不回家是常事。有時加快掘進速度,確保工程質量,在現場跟班12個小時以上也是正常的。”該隊隊長陳俊這樣說。
優化組合,提升掘進高效率
該隊針對青工較多,井下實戰經驗相對欠缺的特點,創新性地提出兩個組合。優化人員組合,將有經驗的能夠獨立作業的員工分解到各個班組形成技術骨干力量,以“一對一”、“一帶多”的師帶徒形式,增強員工現場處理隱患的能力和業務水平,全面提升班組員工的綜合素質。優化施工方案,該隊施工的西翼主運膠帶機大巷為斷面超過23.4平方米的全岩巷道,采用“三一”重工型號為EBZ-318H全岩掘進機施工,日進尺最高可達5.4m,高效率、高質量服務于巷道生產。4月份,西翼主運膠帶機大巷迎頭岩石由泥岩漸變成硬度很大的石英砂岩,其硬度接近掘進機最大截割硬度(普氏系數f≤10),對截齒磨損帶來損傷,對進尺造成不利影響。面對此一困難局面,礦掘進口專業技術人員及時趕到現場考察研究,指導該隊進行技術改革創新,將現有硬岩掘進機截割施工工藝改為全斷面光面爆破,配合掘進機出矸掘進,通過運用炮掘施工適于硬岩巷道的專長,同時也充分發揮掘進機械化裝備出矸效率高的優點,很快成功啃下石英砂岩這一段“硬骨頭”,使迎頭進尺得到了正常恢復。
創新引領,彰顯智慧源動力
突擊進度,往往會忽視安全質量管理。該隊結合工作實際,按照礦質量標準化辦公室要求,推行錨索鋼帶“簽名標記”法,堅持誰施工誰留名的原則,等每班打完錨索后,直接用自噴漆將自己的姓名、鋼帶標號直接噴印在錨索墊板和鋼帶中間,誰的錨索拉力、排間距、錨杆支護等出現質量問題,無需追查,一目了然,此舉有力地強化了班組長的工作責任心,有效提升了巷道整體掘進工程質量。“成績的取得是我們全體干部員工,特別是始終奮戰在一線的員工,默默無聞、真情奉獻的結果,他們才是真正的功臣!”陳俊隊長的話,不正是這個能披荊斬棘的掘進“尖刀隊”叱??煤海、屢立奇功的源動力嗎?
是的,綜掘二隊這支“煤海尖兵”,敢于亮劍不放棄、勇于出擊不退縮、堅持較真不氣餒的精神,就像一顆種子,在破土而出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將成長為一株大樹,一株迎著陽光、向著風雨不斷成長的樹,結出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