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謝國飛 本報記者 由慶祝
西鋼集團面對冶金企業十分嚴峻的市場形勢,動員全體員工認清形勢,深挖內部潛力,結合自身實際抓好降本增效工作,將自身潛力真正挖掘了出來。煉鐵總廠對4座高爐槽下振篩篩片進行改造,由單層篩片改為雙層篩片,日降成本4、4萬余元;檢修公司軋鋼工區全體員工對二軋冷床齊頭輥自由輥進行了改造,改造后齊頭輥自由輥運轉效果良好,此舉可節約備件費用10萬元;能源部“實施創新創效新工程”實現了冶金行業高爐在線倒風技術新突破。
據介紹,西鋼煉鐵總廠原來高爐槽下振篩篩片為單層,孔徑為5??,4座高爐每日振篩篩分下的燒結礦返礦量就達4100噸左右,而且有一半是成品礦,造成了極大浪費,導致加工成本升高。針對這一情況,煉鐵總廠將其立為創新項目進行研究,先后把4座高爐槽下振篩篩片改為雙層篩片,上層孔徑為6??,下層孔徑為3.5??,使燒結礦同時進行兩次篩分,每日可降低30%的返礦量,增加約1230噸的燒結礦入爐量,節約加工費用44132.8元,通過計算日降成本4、4萬余元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據了解,西鋼檢修公司軋鋼工區二軋冷床原來的齊頭輥自由輥由一個整體輥組成,鋼在自由輥通過時,產生的摩擦力較大,其減速機電機承受的載荷較高,使自由輥磨損嚴重,電機經常燒毀,嚴重地制約軋鋼正常生產。針對此情況,該工區技術人員深入生產現場實際,根據鋼在自由輥運轉的狀態,決定將自由輥由整體輥改成多單片輥,這樣,減少了鋼在輥上的摩擦力及減速機電機負荷,徹底解決了制約生產的難題。改造后的自由輥經過一個月的試運轉,使用效果良好。從而,延長了自由輥的使用周期。使用周期由改造前的3天延長到改造后的16天,大大減輕了員工更換自由輥的勞動強度。並將此項改造廣泛進行推廣,目前,已完成30個自由輥的改造任務。從而,降低了備件消耗和備件成本,節約了備件費用10萬余元。
據悉,西鋼能源部實施“創新創效新工程”,在創新中不斷開拓新思路,將自身潛力真正挖掘出來,尤其在鼓風機站運行方式上,科學研究實施在線倒風技術,高標準完成高爐送風任務,為高爐穩定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時,也實現了冶金行業高爐在線倒風技術新突破。
治金行業中高爐在線倒換風機技術都是采用離線倒風的方法,即將運行高爐休風后進行倒換風機,再重新啟動高爐生產,這種操作方法,不僅工藝繁瑣而且影響高爐生產效率。西鋼能源部成立技術攻關小組通過不斷的研究探索,由部長孫運海與副部長邢利民分別提出的《高爐在線切換鼓風機技術的應用》和《單風機運行切換兩高爐交替生產》兩項創新項目,實現了一台高爐生產、兩台風機在線倒風或一台風機送風切換兩台高爐生產。兩個項目已在實際生產中得以成功使用,並申報公司立項。此技術的推廣應用可節約高爐休風成本,提高高爐生產效率。
近期,又提出相應生產工藝創新項目8項,在挖掘降本增效潛力、提高技術經濟指標上下功夫,把開拓思維主動權交給員工,充分調動全體員工創新積極性,使員工們認識到只要動腦筋想辦法,就能改善技術指標,勤勉盡責就能減少設備故障,敬業愛崗就能提高生產組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