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有關汽車召回的信息源源不絕,其數量及頻度都大大超過了往年。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范圍內召回汽車共計約3640萬輛,通用、豐田的召回數量均達到了千萬級別。尤其是通用,僅上半年在全球范圍內已召回了44批次,召回汽車總量達到了2900萬輛,超過了中國汽車市場一年的銷售規模,平均下來幾乎每周都要進行兩次召回,成為當之無愧的“召回王”。汽車企業對質量車輛的主動召回,在初期贏得了不少的喝彩,被認為是車企責任感的體現。然而,在頻繁、大量的召回信息“轟炸”之下,消費者的心態已然發生改變,“這麼頻繁的召回,這車的質量還能讓人信得過嗎?”
日前,通用汽車再次宣布召回,擴大因為可能致死的點火開關缺陷而需要召回車輛的范圍到一些更老舊的車型,將再召回823萬輛緊湊型和中型轎車。2014年以來通用汽車已經召回2900萬輛車,其中的一半以上,約1470萬輛是因為有缺陷的點火開關。
今年上半年,豐田全球范圍內共召回約1096萬輛汽車。今年2月在大規模召回190萬輛普銳斯之后,豐田于4月9日又因轉向裝置及座椅等五個問題再一次宣布在全球召回約639萬輛汽車(中國涉及6萬輛),為豐田召回史上第二。而在6月11日,豐田汽車公司向日本國土交通省提出申報,因安全氣囊系統存在缺陷可能在啟動時發生爆炸或引發火災,豐田在全球范圍內召回逾227萬輛汽車。
汽車召回制度是針對車企原因造成的產品批量性問題而采用的處理辦法,是汽車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產業成熟的表現,隨著汽車行業的飛速發展,相關法律法規的逐漸完善,召回正趨向常態化。車企、消費者不再視召回為不光彩之事,而是車企積極負責的表現。然而,對于消費者來說,偶爾、適量的召回,可被看作車企責任感的體現。如果總是出現問題以召回的辦法來處理,讓人不得不對其產品監管制度產生質疑。在歷年的召回事件當中,我們也發現,有的不同企業召回涉及的產品竟然出自于同一問題。
頻繁的召回實際上並不會贏得更多正面的評價,反而會傷及企業的品牌影響力。事實上,早在2010年時,豐田“踏板門”事件就曾鬧得沸沸揚揚。在此事件中,豐田召回近千萬輛汽車。事發后,一項調查顯示,豐田汽車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影響力下降明顯,已經由召回事件發生前的第1位下降到第5位。盡管豐田沒有在中國市場上大面積召回,但是,也影響到豐田的中國市場銷售,甚至殃及到整個日系車的市場業績。在短短的不到一個月內,豐田熱銷車走過了加價到降價的曲折歷程。
由此可見,召回大多是因為產品存在某種隱患,由車企主導的防患于未然的補救措施。其重點在于防,而非治愈產品缺陷的良方。若要從根本上解決產品缺陷問題,還是應該從提高設計、技術水平,嚴把質量關著手。(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