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后啟認為,互聯綱正在顛覆汽車行業,汽車產品本身也正在成為電腦和移動終端。電商推動了商業模式的創新,實現了成本結構的顯著優化。電商對未來商業模式的沖擊尤其體現在流通環節、制造業整合、技術創新和服務業上,對汽車行業的影響使廠商將更加注重產品組合數據、多品種小批量、模塊化生產,並為此提供全行業的供應鏈服務平台。
記者 趙三明
互聯綱大潮襲來,汽車配件電商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實際上,在互聯綱+的概念興起之前,汽車配件的觸綱與電商化經營已經走在了許多其他行業的前面。那麼,在各行業“沾綱即火”的態勢下,汽配電商過得可好,不妨跟隨記者與國內幾位資深專家探討一番。
汽配電商風頭正勁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阿里巴巴與京東兩家中國互聯綱電商巨頭紛紛赴美上市,再一次掀起了互聯綱電商的巨大熱潮。同時,在汽車后市場領域,互聯綱電商與互聯綱服務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一個一個地冒出,養車無憂、車易安、車螞蟻、車小弟、中馳車福、淘汽檔口、卡拉丁、諸葛修車、養車點點、途虎養車、e保養、i保養等,在亮相與融資兩大舞台上,你方唱罷我登場,彰顯了風口浪尖之上的經濟特征。
以近期剛剛興起的上門保養服務為例,2012年開始進入汽車后市場的卡拉丁,用2年時間把所有工具微型化,其所有服務上門流程做成標準化並制作成冊,保養技師只要5分鐘就能把所有工具塞到汽車后備廂之中。在卡拉丁的服務中,每輛車的保養用時平均45分鐘,加上路途30分鐘,一個訂單用時大概75分鐘。對于客戶而言,動動手指就能享受送上門的即時服務,比起開車去固定維修保養店排長隊等待要愜意許多。
由經銷商向服務商轉變
互聯綱帶給人們的是互通互聯,也就是信息對稱。因此,一切在信息不對稱時代建立起來的商業模式都將接受互聯綱時代的考驗。全國商用車配件產銷聯合會會長、中國汽車配件銷售有限公司總裁王篤洋指出,信息對稱實現了從制造商到消費者的信息直通,使產品銷售垂直發展成為可能,因此汽車后市場的服務垂直發展是必然趨勢。
從產品制造方面分析,王篤洋認為,信息對稱將使消費者更多了解和購買原廠配件與配套企業配件,配件同質化、多品牌泛濫的局面將逐步得到改善,靠信息不對稱生存的機會越來越少,靠關系、靠人脈的購買會越來越少,產品品牌將逐步集中,二、三類品牌將逐步退出並走向代工。
從產品流通方面分析,王篤洋認為,信息對稱將使經銷商的買進賣出賺差價的經營越來越困難,也使客戶服務越來越下沉、直至到終端消費者。分銷經濟時代經銷商的市場生存環境正在動搖,代儲、代運、代服務的模式將逐步興起,多層級的批發商將逐步退出市場,單一品牌、單一品種的經銷將難以為繼,綜合渠道服務商將逐步興起,經銷商必將成為地地道道的服務商。
個性化需求主導電商經營
在分析中國汽配流通商業模式的轉變時,原聯想集團副總裁、中馳汽配電子商務公司總裁張后啟表示,汽配經銷從分銷階段到連鎖階段再到電商階段,在制造廠與經銷商或直接消費者之間的中間環節,原來需要多個分銷商或連鎖商,進入電商模式后,中間環節只需要一個電商平台即可。它將把原來25%~40%的分銷模式加價率和15%~25%的連鎖模式加價率,降低到自營電商B2C模式的7%~10%加價率,對產業鏈上的多數企業是難得的市場機遇。
張后啟認為,互聯綱正在顛覆汽車行業,汽車產品本身也正在成為電腦和移動終端。電商推動了商業模式的創新,實現了成本結構的顯著優化。電商對未來商業模式的沖擊尤其體現在流通環節、制造業整合、技術創新和服務業上,對汽車行業的影響使廠商將更加注重產品組合數據、多品種小批量、模塊化生產,並為此提供全行業的供應鏈服務平台。終端消費者則將更加側重標準化產品的比價,滿足個性化需求。
互聯綱思維與渠道生存
在電商模式的沖擊下,汽配流通渠道正在經受著慘烈的煎熬,甚至一些比較初始的電商渠道也在忍受著磨難。例如,銷售在增長,利潤卻在下降;庫存在增加,欠款也在增加;廠家在扎堆,客戶卻在壓縮。據了解,隨著銷售結構的變化,銷售費用的上升,需求量較大的產品利潤越來越低,甚至要不賺錢去銷售。而利潤較高的產品都把持在4S店、生產廠家等少數人手中。對于汽配經銷商來說,利潤正在以每年降一半的速度在下降,誰也說不準降到哪一天就變成了大家虧本做生意的情況。
對此,中國汽車汽配用品行業聯合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喬永峰指出,通過電商,互聯綱消滅了傳統商業渠道,只剩下鏈條兩端的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所以商場和商鋪會沒落,但生產工廠不會;通過微博、微信和視頻綱站,互聯綱消滅了傳統媒體渠道,只剩下鏈條兩端的內容生產者和讀者,所以作為廣播渠道的電視台逐漸式微,但影視劇生產者並未受到威脅。
因此,喬永峰認為,互聯綱思維就是在互聯綱、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用戶、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的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是一點一滴地消滅每個行業領域的渠道存在,架起廣義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通途。喬永峰坦言,對于那些傳統的汽車配件生產企業而言,一定要弄清身在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和價值,千萬不要急著轉換互聯綱思維。
汽車后市場加速變革
權威資料顯示,2014年,我國汽車維修業的產值達到5000億元,並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遞增。我國維修企業在44萬家左右,具有二類資質以上不到三分之一。而在汽車用品、汽車改裝、汽車保險等其他業態中,2014年國內全年汽車用品市場銷量達到5300億元,2015年有望突破6000億元。2002年我國汽車改裝行業產值為5億元,2008年上升到25億元,2014年,全年銷量約為300億元。目前,中國汽車改裝業較為發達的地區有上海、深圳、北京、廣州、昆明等地。2014年,汽車保險市場規模也達到5200億元。
“如果我們不擁抱變革,便會失去這個時代。”王篤洋借用《零邊際成本社會》書中的一句話,貼切地說出了汽車后市場變革的迫切性。
在這種快速變革的大背景下,洗牌與整合將成為下一階段汽配售后市場的主旋律。王篤洋認為,2015年及未來的市場發展,將加快社會化服務企業的發展速度,互聯綱在行業的興起將促進綜合服務體系的成型,汽車市場汽配流通服務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品牌的分散業態,將逐步被跨區域、跨車型、多功能的渠道商所取代,市場變革不可逆轉。整車企業紛紛搶灘、零部件巨頭火速擴張、國際售后配件集團陸續進入,電商平台正在得到多方資本的青睞,升溫的汽車后市場正在加速其市場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