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藍朝暉)昨日,北京商報記者從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汽車”)獲悉,該公司已經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的要求,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3月31日起,召回旗下10款車型,共計121003輛。盡管本次召回僅占到長安汽車去年總銷量的不到兩成,但召回的車輛全部集中在今年前兩個月,而且占據了長安汽車今年前兩個月銷量60%以上的車型。業內人士認為,這次長安汽車出現問題召回,與其激進擴張發展不無關系。
對于本次召回的原因,長安汽車給出的理由是由于供應商生產批次,召回范圍內車輛的冷卻液抗氧化能力不足,可能引起冷卻性能下降,會影響冷卻系統的冷卻效果,極端情況可能造成水溫升高,存在安全隱患。
據了解,這已不是長安汽車第一次大范圍的召回,去年12月31日,長安汽車即發布召回公告,2007年1月13日至2012年4月30日期間生產的志翔、CX30、杰勛汽車,共計20828輛。
雖然主動召回體現了企業對產品質量的責任心,但是在汽車質量問題頻發背后,卻是汽車產銷量的高速增長,使得整體生產鏈條“蘿卜快了不洗泥”。
在汽車分析師賈新光看來,處于高速發展期的長安汽車,增長速度遠超行業平均值,可質量體系卻依然沒有跟上,導致質量問題屢屢曝光。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長安汽車累計銷售710276輛,排名自主品牌第一,今年1-2月,長安汽車累計銷售同比激增72.6%至20.58萬輛。作為中國四大汽車集團之一,長安集團多年穩坐“第四把交椅”,在2013年長安汽車集團還有被北汽集團超越的危險。2013年長安集團產銷量超過220萬輛,而北汽集團則實現整車銷量216.4萬輛,與長安的距離逐漸拉近。但是在2015年1月長安汽車集團就以30.35萬輛超越一汽集團,奪得國內汽車集團季軍。
實際上,由于擴張過于迅速,走下坡路的自主企業並非沒有先例。先是由于產業鏈和融資規模雙重縮水,最終不得不在高速擴張后“大瘦身”的比亞迪汽車,再就是曾經自主品牌銷量第一,但由于擴張過快導致產品研發質量不足最終銷量下滑的長城汽車。
賈新光認為,長安汽車銷量大漲,與其在自主乘用車領域的發力密不可分,但是長安汽車最致命的問題就在于缺乏自主品牌知名度。對于自主品牌而言,激進擴張固然可以實現銷量提升,但若想提升品牌,就必須提高產品質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