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普爾評級服務今日表示,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阿里巴巴:A+/穩定/--; cnAAA/--)在推動收入和盈利能力增長方面處于穩健地位。該公司在昨日的雙十一全球購物節上打破全球銷售紀錄,其中約三分之一買家購買了海外商品。該公司繼續受益于強勁的在線用戶流量。但競爭也在加劇。
標準普爾信用分析師唐華翔表示:“阿里巴巴在向移動平台轉型方面似乎很成功,我們認為該公司在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上處于堅實地位。阿里巴巴在其天貓國際平台向國內消費者提供超過40個國家的海外商品,這可能成為未來盈利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2015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宣布雙十一購物節交易總額增至143億美元,高于去年的93億美元。移動端交易額占比升至68.7%。我們估算此次雙十一購物節阿里巴巴獲得約24億元人民幣(約合3.7億美元)的收入。我們還預計2015年第四季該公司綜合和移動端貨幣化率可能高于2.60%。
我們認為,隨著阿里巴巴從PC平台市場轉型至移動平台,其將繼續擴大移動端流量。截至2015年9月30日,該公司移動端貨幣化率已升至2.39%,高于2014年9月30日的1.87%。2015年9月30日,移動端收入占到公司總收入的62%,高于2014年9月30日的36%。我們預計不斷增長的移動端滲透率將使得阿里巴巴在線市場平台吸引到更多流量,並在客戶購物時增強用戶體驗和“粘性”。
但我們看到對于阿里巴巴的市場經營模式而言,來自其他業務模式的競爭正在加劇。例如,京東提供包含自營、服務第三方賣家的銷售平台和自建物流綱絡在內的綜合服務。
唐華翔表示:“短期內不斷加劇的競爭可能不會對阿里巴巴的業務模式產生較大威脅。但未來三到五年內,大眾市場可能將由阿里巴巴和京東同時主導。唯品會和當當等公司可能偏重于向利基市場提供專業的服務,從而區別于大眾市場電商。”
基于以上描述進展,我們認為當前無需采取任何評級調整。只有評級委員會可以確定評級調整,由于上述進展對評級不構成顯著影響,因此上述進展和本報告均未經由評級委員會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