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評論文章指出,對于剛需一詞真的需要重新審視,房地產已經不再單純是房地產問題,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這一問題值得思考。
自新一屆政府上台以來,國家對房地產的態度發生了重要變化,基本上不再行政干預房地產,也很少提及房地產。不過以經濟手段對房地產的刺激卻是從來沒有停過。
根據安家新媒體統計,自去年11月以來,央行降息降準的節奏顯著加快。10月23日,央行再次宣布降息降準,分別下調了0.25個百分點和0.5個百分點,這已是自去年以來的第6次降息、降準,單單是今年年內就有5次之多。
如果說降準降息不是直接針對房地產,那麼,9月30日,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文明確“不限購城市首套房商貸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調至25%”則是直接對剛需購房者的最實惠的刺激。
另外,二胎全面放開的政策更是對剛需和改善人群進行了較長遠的刺激,盡管不一定是刺激房地產的初衷,但著實讓開發商借此機會大炒了一番。
這還不夠,在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加快戶籍改革以帶動住房消費,此舉將“辦戶口”視作拯救樓市大招的意圖不言而喻。
然而市場的效果遠沒有達到預期,經濟持續低迷,這與多年來經濟發展過多依賴房地產投資有關。所以,房地產被普遍當作刺激經濟的突破口。安家新媒體根據現在的市場情況判斷,甚至將來還會有進一步降準降息政策出台。
如此密集的大刺激簡直成了“炫邁”,根本就停不下來。但事實並沒有大家期待的那樣,房地產並沒有因為多重刺激表現出絕佳市場成績。
11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時提出,要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
而在11日的國務院會議上,國家總理李克強表示,以改革創新破除制約消費擴大的體制機制障礙,以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帶動住房、家電等消費。
11月10日至11日,中央財辦主任、調研組組長劉鶴表示,要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
庫存究竟有多大?讓中央高層2天內3提房地產,這意味著什麼?國家提到的高庫存讓不同的人理解起來預測的觀點卻有天壤之別。
有人認為國家提高庫存,意味著房地產還會當作支柱。也有人認為,國家提及高庫存,意味著房地產風險之大。
誰對誰錯,說真的,沒有誰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大都是根據自己的立場來判斷。
但是,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國家是真的有點急了,但是這種急不是說讓房地產繼續高走,也不是說房地產不行了。而是房地產長效機制正在逐步完善和成熟,行政調控基本退出歷史舞台,未來調控將以財稅制度平衡市場。
其實,多重刺激對房地產肯定有利好作用,但治標不治本。觀察發現,所有的這些刺激大都針對的是剛需或改善型購房者,而試問一下,這些人究竟還有多少空間可挖?
首先,在房價畸高的背景下,該不該“啃老”其實是一個偽命題。或者說,它是一個由畸高房價衍生出來的泡沫話題,剛需更是一個偽命題。
所謂的強大的購房需求的確能刺激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可這種繁榮真能永遠持續嗎?房地產誰敢說沒有問題?有問題就需要救治,沒有人非讓它死。而所謂的剛需還能成其為剛需嗎?
高房價不僅在改變或者扭曲普通市民的心理,而且它正發揮著自己的傳導作用,往社會的內里滲透,甚至改變了社會精英的心理,這是一件值得重視的事情。
多少高官因房子落馬?多少普通百姓因房子鬧上法庭?多少婚姻和愛情因房子而崩潰?
這些都是因為人們因高房價而把自己的價值觀扭曲跑偏造成的。而這種種現象也將會傳遞給下一代青少年,讓他們從小接受這種畸形的價值觀。
高房價讓部分承受力強的百姓獲得了精神物質雙重財富,但是大多數房奴在精神壓力下心理素質更加變得脆弱不堪。
所以,對于剛需一詞真的需要重新審視,房地產已經不再單純是房地產問題,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住房、醫療、教育,不能光用經濟學來分析,也不能簡單用經濟手段來調節,而要站在民生的角度來分析,這也是個嚴正的政治問題!
普京曾經說過:“一個把老百姓的居住權、健康權和受教育權拿來拉動經濟的政府一定是個沒有良心的政府。”
雖然普京的話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充分說明剛需不是萬能的,更不能拿剛需要挾或綁架整個社會。
該買的已經買了,買不起的照樣買不起,不管房價降與不降,農民進城算剛需?人家6成不想進城,就因為房價太高。孩子多了?那你要等多少年?真的不知道剛需還有多少油水可榨,不知道剛需還能挺多久。
(原載商業見地綱)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綱站立場或觀點。轉載文章,僅供信息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