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鳴】中國的新供給學派與慘遭拋棄的林毅夫

字號:

2015-12-09來源:和訊論壇作者:佚名

  ?延伸閱讀

  中國的新供給學派

  2012年11月,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發表《新供給主義宣言》,提出了“淡化總需求管理,從供給側推動改革”的宏觀政策主張(詳細內容參加滕泰《民富論:新供給主義百年強國路》)。與此同時,以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領銜的“新供給學派研究小組”七人發表《中國式新供給經濟學》,提出“八雙”為核心的政策主張。

  在普遍的眼光看來,雙方均代表了現今中國的精英階層。

  除賈康外,“新供給學派研究小組”還包括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央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姚余棟、前深圳創投總裁李萬壽等五六十年代的中高層管理者。

  而滕泰牽頭組建的少壯派“70后經濟人改革論壇”,吸收了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張茉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陳道富等人,其第一次會議上討論的內容即為新供給主義。

  2013年1月6日,70后經濟改革論壇在一家名為“等身堂”的私人會所召開,據滕泰表述,選擇這家會所與其秉持的經濟政策息息相關,新供給主義希望營造一個更加公平、自由的氛圍。會議邀請了賈康及國開行研究院副院長黃劍輝等“新供給研究小組”成員,並由“雙軌制”改革提出者、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主持。隨后,2013年3月2日,“新供給研究小組”在長安俱樂部召開第二次會議,邀請了滕泰等人,會上提議組建了華夏新供給研究院。至此,價值觀相似的兩股供給學派開始匯入一流。

  與里根和撒切爾更大程度上的自由化不同,新供給學派強調結合中國制度的現實;與凱恩斯主義關注投資、消費等更加關注需求側管理不同,新供給學派認為經濟干預的重點在于供給方面,其出發點可以籠統概括為“新供給可以自動創造新需求”。就像IPHONE手機,在喬布斯創造出IPHONE手機之前,世界對它的需求原本是不存在的,而一旦該手機問世,新的需求就被源源不斷地創造出來。

  滕泰提出的新供給主義與新供給研究小組的理論構架略有差異,前者以里根經濟和鄧小平改革開放為源的理論及實踐創新,后者則更加注重對中國古典經濟理論的梳理及鄧小平在中國的改革路線。

延伸閱讀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