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時報訊(記者潘珊菊)昨日,全國政協常委、貴州省原省長、廣州原市委書記林樹森在小組討論會上表示,現階段產業結構調整中,要避免過分強調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造成一些地方產業空心化。保持傳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三者協調發展,這與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一樣具有實際意義。
我國還未達到產業結構中高端
林樹森表示,當前產業結構性矛盾突出,通過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已成為一個規劃。產業結構高端一般包含技術含量高、技術密集具有高附加值和產業鏈占據核心部位三部分。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國家還沒有達到產業結構中高端。
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雖然作為“十三五”期間主要目標,但我國目前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中國人均GDP水平僅為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伴隨著城鎮化發展、促進民生發展等方面壓力,現階段高端產業不可能實現壯大,這需要從市場需求出發。
高端產業結構比重相對較低
所有的產業都是隨著科技生產力、市場需求在不斷發展。林樹森舉例,當前汽車制造並沒有列入高新技術產業,汽車制造里面有很多高科技成果和產品,不管是生產設備還是工藝都有很多高技術成果。
從全球產業來講,中國高端產業現階段在整個產業結構中的比重相對較低,不可能迅速超過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
勞動密集型產業過分轉移無法復轉
林樹森認為,傳統產業實際上是高新技術產業應用的載體,很長一段時間,大家強調產業技術進步就是這樣一個道理,要保持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應該是傳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三者協調發展,過分強調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如果不能被正確理解,容易出現一些地方有偏見的追求,實質上這種提法和導向慢慢會產生一些社會效果。
“前段時間國家過分強調最低工資,要求不斷提高最低工資水平,現在一個保姆的工資都快比大學生工資高了。”林樹森說,過分強調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可能會使一些地方產業空心化,這方面中國台灣、香港地區有先例。
“我春節之前,到服裝店買衣服,發現一些低端衣服都產自孟加拉國和越南,原來都是中國生產的。”林樹森說,這些產業一經轉移后就無法復轉,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不應限制傳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當然,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對我們國家也是有利的。現階段在結構調整中,保持傳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協調發展,與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一樣具有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