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廣州和深圳都已實施積分落戶制度,上海則仍是采取“居轉戶”制度。但是,四大城市對于創新創業人才、留學人員等群體,均設置了能夠直接落戶的綠色通道。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一線城市們都明白這個道理。盡管在人口調控嚴格執行的背景下,一線城市獲取戶籍的難度不低,但在目前的經濟發展和城市產業轉型升級中,人才又是這些城市爭奪的“必需品”。在此情況下,涉及到住房、教育、醫療的戶籍制度,則被各個城市當做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北京、廣州和深圳都已實施積分落戶制度,上海則仍是采取“居轉戶”制度。但是,四大城市對于創新創業人才、留學人員等群體,均設置了能夠直接落戶的綠色通道。
分析人士指出,人才的吸引需要符合城市發展定位,在人才的爭奪上各個城市仍然面臨競爭,這時候就需要比較經濟發展、就業機會、城市的綜合實力、公共服務配套、生活等方面的因素。
創新創業人才最缺乏
距離上一項人才政策僅一年,今年9月25日,上海又推出了人才新政“30條”,在體制機制上作出進一步完善。
在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研究所副所長周海旺看來,上海相比北京、深圳等城市人才優勢在削弱,原因之一就是落戶的難度過大。
在“30條”中,上海提出,要“充分發揮戶籍政策在國內人才引進集聚中的激勵和導向作用”。
例如,在創新創業中獲得一定規模風險投資的創業人才及其核心團隊、在上海市管理運營的風險投資資金達到一定規模且取得經過市場檢驗的顯著業績的創業投資管理運營人才及其核心團隊、市場價值達到一定水平的企業科技和技能人才等符合條件的人才及團隊,都可以在上海直接落戶。
而符合一定條件的創業人才及核心團隊,“居轉戶”最高年限可以縮短至兩年。
如果不滿足上述條件,通過“居轉戶”政策落戶上海,硬性要求是需要七年時間,七年期滿后采取的是輪候的方式落戶。
上海希望的是,能夠重點引進“四個中心”、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和科創中心建設緊缺的人才。
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上海通過國內科創人才新政引進的人才已經達到4638人,但頂尖人才不足,缺乏真正有國際水準的大師級人物和高層次創新團隊。
而公認落戶難度最大的北京同樣也為符合條件的人才提供了綠色通道。北京市每年都會開展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的專項工作。
北京在2013年就公布了《北京市人才引進公開招聘管理辦法》,重點圍繞7類重點產業領域擴寬人才引進渠道,滿足七項條件之一,用人單位即可為其申請辦理人才引進落戶。
今年6月發布北京市的《關于深化首都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中就提出,將根據人口調控的方向和新產業的發展與需求,更加精準地引進人才,“切實解決引進人才在任職、社會保障、戶籍、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問題”。
同時,北京在積分落戶細則也對創新創業人才有所傾斜,符合創新創業相應的要求,可以獲得最高12分的加分。
周海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與上海相比,北京有較多的國家部委及央企,相對而言比上海的落戶渠道要更多,從數據上來看,北京每年的人才引進數量也比上海要多。
在積分入戶政策之外,廣州也規定,符合相應條件的人才可直接辦理戶口遷入,包括經審核確認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資格等。深圳的落戶快速通道則包含了高層次人才、外國專家、港澳台人士等群體。
分析人士認為,從各個城市提供的優惠政策來看,針對的都是符合城市發展定位和需求的特定人才群體,但仍然不能完全避免相互之間的競爭,這時候比較的就是經濟發展、就業機會、城市的綜合實力、公共服務配套,甚至房價等因素。
爭取留學人員及應屆畢業生
除了創新創業人才和高技術人才,留學人員和應屆畢業生,也都是各城市爭取的主要對象。
以上海為例,上海鼓勵和吸引留學人員來滬工作和創業開始較早,早在2005年就已以市政府的名義發布了相關政策。在今年2月上海公布的最新版的《鼓勵留學人員來上海工作和創業的若干規定》,提出了居住証、戶籍和公共服務上的便利。
2010年,上海在出台了《留學回國人員來滬工作申辦本市常住戶口實施細則》,規定回國一年以內的本科生、回國兩年以內的碩士生和回國三年以內的博士生,滿足回國后直接在上海工作,與用人單位簽訂一年以上的勞動合同等條件,即可由用人單位提出申請,辦理上海市常住人口戶籍。
應該說,在這份政策中,上海對留學人員落戶上海並未提出太多的要求。不過,這一政策已于去年年底到期,從今年1月1日開始,上海開始實施2016版的《留學回國人員申辦上海常住戶口實施細則》,並將留學人員回上海創業納入政策范圍之內。
在新政中,上海對留學人員的學歷、部分學歷下的學校排名(需在世界排名前500的學校獲得相應學歷)、社保以及用人單位的注冊資本、類型等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同時由于采取輪候辦理方式,辦理時間也會有所延長。但肯定要遠遠低于七年的時間。
在北京,根據規定,出國留學一年(需在國外360天)以上,取得碩士及以上學位的留學人員,在學業結束回國兩年內也可以通過用人單位,向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遞交相應的証明和材料,即可辦理落戶申請。這也是相對簡單的落戶北京的方式之一。
廣州針對留學人員,也設置了落戶通道,符合條件的留學人員,可以辦理廣州市留學人員優惠資格証,或者在國(境)外取得本科以上的學歷,同時符合廣州對留學人員年齡的要求,能夠提供相應的材料,也可以按照相應的程序在辦理落戶手續。
深圳的要求同樣也是留學時間滿一年,取得學士以上學位,獲得深圳市《出國留學人員》資格証明,即可申請辦理深圳戶口。這一渠道沒有設置數量限制,滿足條件即可。
此外,北京、上海和廣州都對本市內的應屆畢業生有落戶優惠,例如,在還沒有實行積分落戶制度的上海,只有應屆畢業生可以通過評分的方式,達到足夠的分數后辦理落戶手續,但這一分數也在逐漸上調。
相較而言,深圳市對于人才吸引和畢業生落戶的力度應該是最大的。今年9月1日開始實施人口管理服務“新政”,原來本科才能直接申請入戶,現在已經放寬至大專,人才引進遷戶和納稅遷戶由原有的積分制轉為核準制,也就是明確達到落戶條件的人才,可直接申請落戶。
無疑,對于一線城市來說,如何通過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急需的人才,是一個持續的競爭過程。而目前,北上廣深都在紛紛給出自己最新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