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股比徹底開放 中國摩托車工業已非驚弓之鳥

字號:

2016-12-09來源:中國摩托車綱

  12月8日,國家發改委7日就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公開征求意見。新版目錄中,外商投資的限制性措施再減三分之一,從93條減少到62條。其中,摩托車生產制造領域準入不再受限制。      

  這意味著,自“自貿區允許外商以獨資形式從事摩托車生產”之后,國內將全面開放外資企業進行摩托車生產的投資要求。  

  內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自1995年首次頒布,至今已修訂6次,上一版目錄于2015年4月10日起實施,時隔一年半再次修訂,此輪征求意見將在2017年1月6日結束,預計新版目錄有望在明年上半年發布實施。  

  據摩托分會統計數據,1-10月,全行業累計產銷1369.84萬輛和1372.83萬輛,同比下降12.66% 和12.68%。在禁限摩政策壓制下,行業整體下滑趨勢沒有改變,但休閑娛樂需求也迎來一波快速增長期,特別是進口車型。  

  目前,國內多家進口車品牌,均對2016年銷售提出了更高的預期。250CC排量以上的國產車型,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2015年,包括豪爵鈴木、五羊-本田、新大洲本田、建設雅馬哈等品牌在內,合資車型總銷量約為200萬輛,占國內總銷量的20%,並占據中高端市場。  

  一旦合資股比開放,本田、鈴木、雅馬哈等國際一線品牌,均擁有獨資建廠的銷量基礎。  

  此外,國內的幾大合資企業,均成立于1992年至2003年,當時與外方簽訂的合作時間多為20年左右。  

  2020年之后,合資企業將進入下一個合資合約簽訂周期。外資品牌即便不獨立設廠,也有可能借此要求提高合資公司比例。合資企業中,中方的話語權將被削弱。  

  但對此,中國摩托車工業似乎已經做好了準備,起碼沒有面露怯色,更非驚弓之鳥。  

  “對此,我們也征詢過國內多家合資品牌的意見,他們基本表示認可,沒有反對。”摩托分會秘書長李彬表示。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目前國內的摩托車市場消費格局、競爭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外資品牌如果要脫離中方單干,並不一定就能把事情做好。  

  某不願具名的合資品牌中層向達摩院表示,目前國內的市場變化很快,外資品牌雖然擁有技術、品牌有優勢,但仍需要國內市場營銷團隊的支持。目前在合資公司內部,中方與外方其實是相輔相成的,中方在銷量提升上也發揮著很關鍵的作用。   

  據了解,寶馬、哈雷、川崎等品牌暫時也沒有在國內設立工廠的計劃。這主要歸結于國內的禁限摩政策以及與東盟國家的關稅不平等政策。首先,禁限摩政策嚴重制約了國內大排量摩托車的市場規模,各大豪華品牌在國內的銷量暫時無法滿足單獨設廠要求。而中國出口至東南亞地區的車輛,需要支付大筆關稅,進口東南亞地區的摩托車,則不需要支付關稅。  

  對于豪華品牌而言,現階段,在東南亞地區設廠,可以輻射國內市場;而在國內設廠,卻無法輻射東南亞國家。

延伸閱讀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