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技能大賽,比的是真刀真槍的硬功夫,側重理論學習的本科生上場過招,能行嗎?實際上,當本科生經過兩年的技校“深造”,技術技能得到較大提升,他們的實力還真是不容小覷呢。
既考操作,又考邏輯,大賽綜合性強
青島市第十四屆職業技能大賽自開賽以來熱度不減,技校職校學生與各工種技術能手自是大秀拳腳,除此之外,大賽還吸引了很多本科生參與角逐。在這些本科生中,有一批人實力強勁,孫曉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不但是青島理工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畢業生,目前還是青島市技師學院大學生技師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一名學生。四年的本科學習加上近兩年的技能深造,讓他的理論基礎與技術技能融會貫通、相得益彰。
在此次技能大賽中,孫曉暉參與了維修電工(學生組)賽項的角力。他告訴記者,這是一個系統性比賽,考查內容包括電路設計、選擇元件、組裝等,相當于對一套完整工序的濃縮。“在現實工作中,設計任務由設計部負責,選擇元件由采購部負責,組裝工作由鉗工、電工負責,但是這個比賽要求選手在一個半小時內獨立完成這些工作,時間緊、強度大,十分考驗選手的綜合能力。”他說。
比賽不僅考查選手的操作速度與操作質量,還考查選手的邏輯思維。孫曉暉舉例說,比賽過程中,選手需要用到很多不同的線,在某一部分裝置中,20多個螺絲要固定30來根線,這些線各有順序,不能接錯、接反,“這就需要選手有清晰的邏輯設計和判斷,否則就會搞得一團亂。”
既要理論,又要技能,兩手都要硬
對于這種操作起來有深度、有難度的比賽,如果在以前,孫曉暉恐怕沒有足夠的信心來參加。他告訴記者,本科畢業后,他曾經工作過一段時間,但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術之間的“斷層”讓他遭遇了事業瓶頸。為了消除這個“斷層”,他報名進入青島市技師學院大學生技師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開始了為期兩年的技能深造。
“本科階段更側重理論學習,提到某個設備的時候,老師會給我們看照片。技師班不一樣,教室后面就連著實訓台,老師講解之后直接讓我們進行實物操作。”孫曉暉說,“工科學習離不開動手操作。理論學再多,如果不實踐,也只能浮于表面。只有經過實踐,我們才能真正把知識學會,把本事學全。”
不過孫曉暉強調,不是本科階段的教學不好,本科學校側重研究“是什麼”“為什麼”,技師院校則主要教學生“怎麼做”,這只是由于兩種學校的教育功能不同而已。他說,本科學習讓他打下了較好的理論基礎,這使得他在技校練習技能的時候更容易做到融會貫通,而技能訓練又讓他對理論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二者形成互補,讓他的綜合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理論深造成趨勢,技能深造也流行
包括孫曉暉在內,此次青島市技師學院共有近60名大學生技師班的學生參加技能大賽。該院副院長車景華告訴記者,有30余名大學生技師班學生參加了維修電工(學生組)比賽,另有27名大學生技師班學生參加電梯維修(職工組)比賽。
那麼,這些大學生究竟實力如何呢?車景華說,雖然本屆技能大賽的成績尚未公布,但在歷屆大賽中,大學生技師班學生表現優異,比如在青島市第十三屆職業技能大賽中,維修電工(學生組)有數人進入前十名。“他們理論基礎扎實、悟性較高,經過技師班學習之后,曾經的技能短板也得以彌補,所以綜合來看有一定優勢。”他說。
近些年來,升入本科學校進行理論深造的技校生、職校生越來越多,同樣,進入技工院校進行技能深造的大學生也越來越多。車景華向記者透露了一些數據:2009年,青島市技師學院在全國率先開辦了第一個面向大學畢業生的“技師班”,共招收48名學生,開設電氣自動化和現代物流兩個專業班;2016年,學院開設第五屆大學生技師班,共招收200余人,實現了招生數量的三倍增加,專業也增加至機電一體化、多媒體制作、電氣自動化和數控技術等五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