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底,中國累計頒發有效認証証書176.8萬余張,獲証組織59.7萬余家,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檢驗檢測認証服務業營業總收入突破2000億元人民幣,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檢驗檢測認証市場。
國家認監委主任孫大偉19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認証認可工作會議上說,目前,中國共有檢驗檢測認証機構3.2萬家,從業人員8.3萬人,結構趨于優化,但“小散弱”現象仍比較突出。綜合來看,中國總體上已處于國際認証認可發展的第二陣營,正加快邁入認証認可強國行列。
據孫大偉介紹,國家認監委在制定《認証認可檢驗檢測發展“十三五”規劃》過程中,開展了認証認可強國評價指標研究,首次構建了包括6個維度16個評價指標的體系框架,並與有關國家開展了比對研究。初步研究結果表明,在可進行國際比較的12項指標中,中國有5項指標位居國際先進行列,有5項指標處于中游水平,有2項指標相對落后。
在制度建設方面,中國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制度體系,已有30多部法律法規寫入認証認可工作,在統一管理、嚴格監管等方面顯示了中國特色的制度優勢。
在服務發展方面,認証認可廣泛滲透到經濟社會各個領域,與國家發展戰略結合日益緊密,“社會治理”等指標得分比較領先,但“質量安全保障”等指標還有待提升。
在產業實力方面,認証認可檢驗檢測成為新興的現代服務業,“產業規模”等指標得分領先,但“質量效益”等指標與先進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在創新驅動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逐步縮小,“專業主導”等能力有所提升,但“技術創新”尤其是原創能力還比較落后。
在國際影響方面,“機構任職”指標得分快速提升,“國際互認”水平處于中等,“服務輸出”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
在基礎能力方面,“機構設立”、“人才培養”等指標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基礎建設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孫大偉表示,2017年中國將推出一系列高端品質認証服務,包括機器人、農業、養老等行業的服務認証;打造浙江制造、深圳標準、廣東品質等質量認証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