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持續接近三年之后,寶萬之爭的兩名主角,終于走到了“分手”時刻。
4月3日晚間,深圳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鉅盛華”)通過萬科公告稱,經與相關管理人充分溝通、協商,其買入萬科11.42億股的九個資管計劃清算時,將以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的方式,對所持萬科股份進行處置。
雖然並未直接提及“減持”,但寶能系相關資管脫手萬科股票的計劃已經明了。按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計算,上述萬科股份對應市值約達385億元,誰有實力來接盤,寶能系會否自己接盤,是這樁交易的一大懸疑。
“大宗交易的量一般比較大,要想順利出手,一般都在交易前就找好了接盤方。”業內人士分析稱,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說明寶能系可能已找到了接盤方。但交易能否達成,萬科股份的對價可能將是關鍵因素。
誰有實力接盤?
在4月3日晚間通過披露的公告中,鉅盛華並未直接使用“減持”的字眼,而是表示相關的9個資管計劃,將對持有的萬科股份進行處置,資管計劃也將進行清算。
公告內容稱,鉅盛華作為委托人的9個資管計劃,共計持有萬科11.42億股,占總股本的10.43%。經與相關資管計劃管理人進行了充分溝通和協商,各資管計劃管理人,將根據相關法律文件,在相關資管計劃清算過程中,將以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方式,完成所持萬科股份的處置和資管計劃清算。
由于面臨一定壓力,寶能系相關資管計劃減持萬科,已經早有預期。今年1月30日,學者劉姝威以萬科獨立董事的身份向証監會發出公開信,建議証監會應要求鉅盛華已經到期的七個資管計劃,立即清盤、不得續期。
去年11月17日發布、今年3月28日正式簽發的資管新規,對寶能系帶來一定壓力。第一財經今年1月就曾報道,寶能系持有萬科的九個資管計劃,其中七個已于2017年11月、12月分別到期,涉及萬科股份約7.7億股,另外兩個尚在存續期內。到期之后,這些資管計劃所持萬科股份的處置、接續,將面臨資管新規的考驗。
劉姝威的公開信發出后,鉅盛華也對此進行了回應,稱已經與相關方充分溝通協商,就九個資管計劃簽署了補充協議,對延長資管計劃清算期相關事項做出了約定,且相關行為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
根據鉅盛華披露,處置方式為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深圳某大宗交易人士對第一財經稱,為了避免股價波動,大宗交易通常會在盡量短的時間交易完畢。而且大宗交易、協議轉讓是“點對點”交易,即大宗交易賣出前,就已敲定接盤方,至少找到了意向接盤方。
“大宗交易的量一般比較大,要想順利出手,一般都在交易前就找好了接盤方。”深圳某大型私募研究總監稱,除了交易量較大 ,大宗交易自身的特征,也必須在賣出前確定買方。而協議轉讓如果沒有確定交易對手,更是不可能進行。因此,寶能系可能已經安排好了交易對手。
截至4月3日收盤,萬科的收盤價為33.64元/股,11.42億股對應市值約為385億元。體量如此巨大的股份,對接盤方的資金實力也是巨大。誰來接盤、誰有實力接盤寶能系持有的萬科股份,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萬科第一大股東深圳地鐵集團是否存在接盤可能?公開信息顯示,目前,深圳地鐵已在萬科持股29.38%,接盤后持股比例超過50%,觸發要約收購。此外,深圳地鐵此前接盤的價格相對較低,目前接盤並不劃算。
“雖然接近400億的規模很大,拿得出來這麼多錢的接盤方,市場上也不少,真要找肯定找得到。”上述私募人士說,此前騰訊第一大股東減持近770億港元的股票,很快就找到了接盤方,而寶能處置的萬科股份,市值只有騰訊的一半左右,找投資者可能不會很難。
此外,上述九個資管計劃,並非必須要一家投資者整體接盤。業內人士稱,如果沒有合適的整體接盤者,寶能系可以分散轉讓。九個資管計劃持股最少的只有6346萬股,最多的2.25億股,對應市值在20億元至70余億元之間,找到相應的接盤方並不難。
價格或是關鍵因素
在4月3日的公告中,鉅盛華未對處置萬科股份、資管計劃清算的具體時間,以及減持價格等問題進行說明。萬科方面對第一財經稱,收到鉅盛華公告后按規定進行了披露,目前並未獲得更進一步的信息。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教授郭茂佳向第一財經分析,處置的進度,關鍵要看賣出的價格。能否以雙方滿意的價格交易,處置進度的快慢,除了寶能自身的安排,還取決于監管、市場、萬科管理層態度等內外部環境。若不急于賣出,有可能會得到一個寶能較為滿意的對價。
“國企、央企現在都是去杠杆的對象,能拿出這麼多錢的民營企業,更是屈指可數。”郭茂佳說,盡管萬科股價已經有所回落,但仍處于較高位置,如果此時接盤,普通的戰略投資者已經沒有多少“油水可撈”,而且不排除萬科股價未來繼續回調的可能;由于行業環境的變化,房地產業今后也不大可能獲取超額回報,這些因素都會對投資者接盤價格構成影響。
公開信息顯示,鉅盛華通過九個資管計劃買入的萬科11.4億股,累計成本約為215億元,平均約合19元/股。按4月3日收盤價計算,其浮盈已達170億元左右,扣除融資成本,浮盈也在150億元左右,累計收益仍超過70%。
“深圳地鐵集團的接盤價才22塊,價格太高的話,一般的投資者很難接受。而且深圳地鐵集團擁有的董事會席位是‘值錢’的,通過一些交易,還能獲得現金流。”郭茂佳認為,寶能系的上述9個資管計劃,要想順利脫手,估計不會按二級市場價格對價,最終可能會有折扣。
2017年1月12日,深圳地鐵以371.71億元收購萬科16.89億股A股,轉讓價格為22元/股。當年6月9日,深圳地鐵又以292億元,收購萬科15.53億股A股,轉讓價格為每股18.8元,平均持股成本不足21元。
有市場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理論上,寶能系自身也仍然有接盤的可能,其名下的前海人壽、前海財險、前海聯合基金等金融機構,也可以接盤。
根據公開數據,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前海人壽保費收入286.2億元,貨幣資金余額91.3億元。截至當年9月底,前海人壽總資產2378.3億元,凈資產248.01億元,凈利潤14.43億元;長期股權投資余額375.4億元,占比超過15%。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前海人壽保費收入320億元,加上保戶新增投資款新增繳費,合計約為327億元; 今年前兩個月保費收入接近184億元。據此估算,截至去年底,前海人壽總資產約為2600億元,靜態情況下,公司權益投資占比仍在13.5%左右。
2017年1月,保監會出台規定,明確保險機構投資單一股票的賬面余額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末總產的5%,投資權益類資產的賬面余額合計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30%。如果再接盤市值超過380億元的萬科股份,其權益投資將達750億元以上。權益投資總量尚有一定空間,但單一股票投資比例則可能超標。
前海財險、前海聯合規模相對較小。截至2016年底,前海財險總資產為10.2億元,2017年保費收入為6.03億元,今年前兩個月則為1.5億元。綱站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底,前海聯合管理資產總規模為249億元。從規模上看,均不具備接盤條件。
股價將受多大影響
上述私募人士則持有不同看法。他認為,就目前二級市場價格而言,萬科的股價雖然不算便宜,但也不算貴,而且2008年以來的10年間,漲幅也只有5倍左右。況且,萬科管理、業務穩定,並且在業務轉型也率先布局,未來仍有增長空間。上述九個資管計劃所持萬科股份,以較高價格脫手,並不是沒有可能。
寶能系減持對萬科股價可能的影響,一直以來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鉅盛華在4月3日公告中稱,為避免萬科股價大幅波動進而影響市場平穩運行,保護上市公司以及上市公司全體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的最大利益,經溝通協商后,處置萬科股份時,將采取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的方式。
鉅盛華還稱,健康穩定的資本市場,是優化資源配置、引導要素有序流動的重要渠道,該公司作為“有擔當、有責任的企業”,有義務為維護資本市場的努力做出穩定。
劉姝威1月30日公開喊話后,萬科次日開盤后低開低走,股價表現低迷。截至當天收盤,其A股股價下跌5.73%。而4月4日開盤后,萬科同樣出現較大下跌,最大跌幅接近4%。此后跌幅收窄,截至當天收盤,萬科A收報32.8元,下跌2.50%。
寶能系持有的萬科股權,全部來自二級市場增持,不受2017年5月出台的減持規定限制。換言之,上述九個資管計劃清算,本可在二級市場賣出萬科股份。但如此一來,二級市場將承受壓力。而大宗交易、協議轉讓,不直接在二級市場交易,可減少對萬科股價的沖擊。
不過,如果九個資管計劃分散轉讓,且以大宗交易的方式進行,仍會對二級市場產生一定影響。上述大宗交易人士稱,如果分散交易,耗時將會較長,披露之后,會對市場心理產生一定影響。
“寶能的表態,主要是向二級市場傳達信號,意在維護市場穩定。”郭茂佳說,如果是第三方接盤,寶能賣出后,接盤方最終還是要在二級市場退出,將對萬科股價形成向下“牽引”。但如果是寶能自己接盤,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對二級市場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