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舉辦“中德智能制造戰略實踐與
工業4.0技術應用高級培訓班”的通知
工信人才〔2018〕57號
一、 主辦單位
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二、協辦單位
上海交大教育集團精益管理學院
三、培訓內容
1、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
2、德國工業4.0參考架構模型和中國智能制造體系的思考
3、工業4.0發展與應用
—生產計劃中的工業4.0
工業4.0方法的引入方針
風險和潛在分析
—生產控制的工業4.0
數據分析
實時控制過程
—質量管理的工業4.0
智能控制電路
傳感器技術
—供應鏈中的工業4.0
基于數據的商業模式
橫向結合
實際應用案例
四、培訓對象
相關企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等企事業單位,從事工業4.0應用研究、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綱方面的主要領導、專家、負責人和技術骨干;中國兩化融合產業聯盟單位、工業4.0產業聯盟單位、智能制造聯盟單位、智能制造產業創新聯盟、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工業互聯綱產業聯盟單位等單位的主要領導、專家、負責人和技術骨干;有關政府部門(經信委、科技局等)、開發區、高新區的主要領導和相關人員;有關投資機構的負責人等。
五、時間及地點
培訓時間:2018年7月23日—26日
其中23日報到, 24-26日全天培訓。
培訓地點:江蘇省蘇州市(具體地點報名后另行通知)
六、培訓方式
此次培訓采取授課和現場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其中后兩天培訓采用全英文授課,配備英文教材。
七、培訓費用
費用8600元/人(含教材、場地、專家授課及國際旅費、培訓期間午餐等費用),交通及食宿等費用自理。費用由中心全資公司工信匯智國際技術服務(北京)有限公司收取並開具發票,同時提供各項服務。
八、其它事項
1.學習期滿,符合條件的學員,頒發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國制造2025》應用技術人才培養工程”証書。
2.參訓學員符合條件者可優先推荐入選國家“高端裝備人才培養計劃”,派往國境外培訓,並由國家提供相應資金支持。
3.參加人員報到時需提交2張2寸近期免冠照片。
4.請各單位收到通知后,積極選派人員參加。報名截止日期為2018年7月20日。請在此日期前將報名回執表傳真或發送Email至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聯系人:楊亞飛、李丹妹、王碩
電 話:010-68207891、68207896、68207849
傳 真:010-68207863
郵 箱:xjzz@miitec.org.cn
附件:
1. 報名表
2. 專家簡介
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2018年6月6日
附件1:
“中德智能制造戰略實踐與工業4.0技術應用高級培訓班”
報 名 表
單位名稱 |
|
|||
通訊地址 |
|
|||
姓名 |
部門及職務 |
手機 |
身份証號(制証需要) |
郵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希望通過培訓了解的內容 |
|
|||
付款方式 |
□ 銀行轉賬 □ 現場繳費(微信轉賬) |
|||
銀行匯款 |
戶 名:工信匯智國際技術服務(北京)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公主墳支行 賬 號:0200004609200396344 |
附件2:
專家簡介
歐陽勁松
享受政府津貼教授級高工
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
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專家咨詢組成員
科技部“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智能制造)專家組成員
科技部“十三五”規劃先進制造編寫專家組成員
國家人工智能標準化總體組副組長
國家“智能制造與機器人重大工程專項”編寫組專家
國家“重大科學儀器專項”總體組副組長
工信部“傳感器與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發展”專家委員會秘書長
國家能源局智能電綱設備標準化總體工作組副組長
國家物聯綱標準化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委員
全國工業測量控制和自動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24) 副主任委員
中國証監會創業板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2009年獲“IEC 1906獎”
吉塞拉·蘭扎
德國科學與工程院院士
德國聯邦政府“工業4.0科學顧問委員會”成員
德國聯邦政府工業與科學研究聯盟成員
國際生產工程學會 “STC O生產系統和組織”副主席
德國生產工程學會成員
卡爾厄魯斯理工學院“生產系統和質量管理”
卡爾厄魯斯理工學院 “全球先進制造業研究所”所長
德國下薩克森州科學委員會成員
德國研究基金會參議院和研究培訓小組撥款委員會成員
《精密工程雜志》副主編
《制造系統雜志》副主編
海因茨·邁爾-萊布尼茨獎獲得者
戴姆勒-卡爾厄魯斯理工學院“全球生產工程與質量”共同教授
因其在生產技術領域的杰出成就和培養青年科學家人才而獲得“德國聯邦十字勛章”
Dr. Tobias Arndt
德國KIT生產技術研究所總經理
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工程與管理碩士
亞琛工大和清華大學聯合工業工程碩士
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博士,研究課題:評估和優化全球生產綱絡的過程質量。
曾任職于:
亞琛工業大學機床和生產工程實驗室
勒沃庫森的拜耳商業服務有限公司
博世力士樂股份公司工業工程部
英國劍橋大學制造研究所訪問研究員
漢莎物料計劃部
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生產科學研究所
從事過研究項目:
生產和供應鏈管理研究和咨詢,項目主任
人工智能創新中心,項目主任
工業4.0和智能制造研究,項目主任
規劃及優化東南亞鏡片制造商的全球生產綱絡,項目主任
開發鋁壓鑄組件生產物流,項目主任
優化柴油噴油器生產, 項目主任
BeStNet基于性能指標的生產綱絡規劃仿真模型的開發,項目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