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擴編又降薪,賈躍亭開打苦情牌?
體面分手?不存在的。
記者 李艷艷
擴編與降薪,不過十日之間。
美國時間10月21日晚間(北京時間10月22日),賈躍亭的造車公司法拉利未來(FF)向全員發內部信,稱由于面臨財務困難,公司將實施裁員和降薪計劃,全員降薪20%。
此次裁員降薪對象為FF美國公司。FF美國員工超過1300人。據財新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裁員比例約為25%。在降薪幅度方面,FF內部員工提供的郵件內容顯示,自本周起,全體員工的年薪降低20%。同時,在依照法律的前提下,小時工的時薪也將降低20%。
上述郵件中稱,公司承諾在資金到位后恢復原有薪酬。公司創始人賈躍亭從10月16日起領取1美元年薪,FF高管團隊降薪幅度超過20%。據36氪報道,對公司因投資方違約未按時支付投資款一事,不少高管表示,願自動降薪,緩解公司目前緊張的財務局面。
在全員郵件中,FF還表示,“做出全員降薪和裁員的舉措,是被迫而無奈的舉動。但在當前形勢下,為確保FF長遠規劃的實現,公司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短期運營規劃,不得不做出艱難但必要的決定。”
10月以來,“仲裁”成為FF員工與恆大之間矛盾升級的關鍵。先有本月3日,賈躍亭在香港提出仲裁,要求剝奪恆大作為股東享受的有關融資的同意權。再有中旬,FF員工因薪資停發問題,進行集體勞動仲裁。
有人質疑稱,“降薪內部信曝光”意為“向仲裁中心變相施壓”,實為博弈。資金斷流后,“被迫而無奈”、“艱難而必要”的狀態,早已沖淡了FF員工對于預產量車誕生的喜悅。目前,FF和恆大健康正在等待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的仲裁結果。
賈老板的無奈?
欠薪、降薪、裁員等問題,均指向FF的資金困境。
接近恆大健康人士在回應欠薪問題時稱,其已于10月19日向未轉簽恆大法拉第(恆大投資后FF在中國的運營主體)的FF中國員工,以借款形式支付了薪資,但FF美國並不歸其管理。
至于此次裁員降薪,FF在內部信中稱,原因在于投資方恆大違約,恆大健康在沒有合法依據下拒絕履行此前已經簽署的協議並支付承諾款項,導致FF出現財務困難。該聲明稱,“在完成新一輪融資之前,FF不得不隨時實施裁員和減薪的計劃”。
據新京報,一名FF美國的研發人士稱,FF內部很久前就已列出“如果裁員,哪些人先走”的名單。該人士預計,此次裁員比例約為25%,如果FF與恆大在香港的仲裁結果不達預期,走的人或許會更多。
前述FF內部郵件中則指出,裁員是改善流動資金,聚焦核心項目、保留核心團隊、以及提升工作效率和降低營運成本的必要舉措。對于降薪,未來目標是在新一輪融資成功后恢復員工此前的待遇。
關于融資事宜,FF在全員郵件中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積極采取措施,包括尋求與我們擁有相同願景的投資人融資的機會。”
前述內部信中並未透露最新融資人的相關情況。
FF與恆大的談判還未結束。焦灼的爆發點在于,雙方簽署認購協議后,恆大已支付FF方面8億美元。但FF方面表示,恆大與賈也簽訂了補充協議,同意在滿足支付條件的前提下,提前支付7億美元。事實是,8億美元已基本用完,“(恆大)依然有7億美元尚未支付”。
此前根據財新報道,第一筆融資的8億美元中,有至少1億美元用于美國FF償還供應商債務。根據知情人士對36氪的表述,FF91的開發總體預算是11億多美元,目前花了不到5億美元,其中2億根據約定轉回了中國支持國內的開發,包括拿地。
在FF進入量產的沖刺階段內,還未支付的7億美元成為恆大較量FF的扼喉之作。眼看FF的資金瀕臨耗盡,對賭的量產時間期限卻在步步逼近。更關鍵的是,量產成功與否,關系到賈躍亭是否還能繼續主導FF。他不能失去“1股10票的權力”。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十天前,FF曾通過外媒表示,現在每周都在招募新員工,目標是招滿大約1300名員工。目前,FF擁有的專業技術人才超過1000名。近日,FF還曾宣布,已成功招攬到包括一位特斯拉核心高管在內的多名特斯拉關鍵人才。
十天后,FF從招兵買馬變成簡衣縮食,對比,有業內人士稱,“目前正是FF與恆大緊急仲裁的關鍵時刻,賈躍亭忽然爆出全員降薪,很可能是又一張苦情牌,其目的是向仲裁中心變相施壓”。
該人士解釋稱,所謂緊急仲裁是指爭議當事人在完整的仲裁程序完成之前,尋求的一種臨時救濟方式,緊急仲裁的首要宗旨是在爭議未決之前維持現狀。“一旦仲裁中心相信FF已經陷入破產邊緣,或許會加大賈躍亭獲得臨時救濟方式的籌碼。”
不過,對于此次內部郵件透露的賈躍亭年薪一美元的說法,有綱友吐槽稱:“粗算下來,五套別墅一年就要40多萬美金的房產稅,真替賈會計捏把汗。”
恆大造車單靠賈躍亭?
今年6月底,恆大完成了對美國新能源汽車公司Faraday Future(簡稱FF)的收購。集團旗下的恆大健康以67.47億港元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權,間接獲得Smart King公司45%的股權,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在許家印的棋盤中,賈躍亭的FF絕對是他計劃中的重頭戲。許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好奇與青睞,在其與賈合作前的一次探訪中得以展現。
根據公開資料,許家印的FF美國行中,在整車集成技術、生產計劃、自主研發的“三電”動力總成技術、電子電氣技術、電池成組技術和電池單體、內外飾材質和設計理念以及辦公區等多個部分都進行了深度體驗和了解。
一系列討薪事件背后,是恆大對FF控制權的爭奪。從財務到人事安排、再到運營管理,事無巨細的滲透,是恆大的做事風格。也許這樣,許老板才能安心。
8月初,恆大健康開始向原FF中國派駐人事、財務團隊,並在FF中國旗下公司進行改名,即在前面加上“恆大”字樣。比如,睿馳智能汽車(廣州)有限公司,改作了恆大法拉第未來智能汽車(廣東)有限公司(FF廣東)。
截至目前,除去上海法苒、北京睿馭,FF廣東名下所投資的子公司均已完成工商變更,加上“恆大”字樣,此外還有部分為新成立公司。
此外,恆大FF中國,恆大FF廣東的法定代表人和高管均已變更稱恆大團隊,法定代表人均為恆大FF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彭建軍。
也許當初,賈躍亭和許家印都把造車想得過于簡單。賈老板的造車夢能否實現,還未可知。但就算幾個億打了水漂,也難以阻擋許老板的造車夢。畢竟境遇不同,恆大也並非孤注一擲。
在投資賈老板之后,許家印將業務觸角從汽車制造領域,深入到汽車流通領域。9月23日,恆大集團宣布以約144.9億元的資本入股廣匯集團,增資完成后,恆大集團將成為廣匯集團的第二大股東。
根據公告,此次廣匯集團與恆大合作,廣匯實控人孫廣信承諾,促成除其以外的廣匯集團股東向恆大集團轉讓23.865%股權,對價66.8億元。
同時,恆大集團向廣匯集團增資78.1億元,合計交易對價為144.9億元。增資完成后,恆大集團將合計持有廣匯集團40.096%股權,成為廣匯集團第二大股東。
通過大舉並購,廣匯汽車在過去十余年間,迅速成長為中國第一經銷商。與FF不同,廣匯官方稱其並不差錢。但有專家稱,激烈價格戰導致毛利下滑,汽車經銷商的資金問題正被放大。廣匯高負債及渠道之困帶來的現金流問題成其詬病。
這個時機,恆大又帶著錢來了。
恆大謀求轉型,意在形成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游、健康養生為兩翼,高科技為龍頭的產業格局。以此看來,作為龍頭地位的高科技將是未來恆大發展的主要方向。今年4月,恆大曾宣布進軍高科技,設置研究院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進行全球范圍研究。
恆大成為繼寶能之后的地產界“汽車新星”。手持現金的許老板步履匆匆。FF后,惺惺相惜成了過眼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