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人民日報發文《領導干部要正確對待輿論監督》,文中指出,個別領導干部扺觸輿論監督,並花費精力“找補”“滅火”。其實,對于手握公權力的領導干部而言,接受監督應是全方位的。
面對輿論監督,領導干部們的應對方法各不一樣。有的官員爆出口、懟記者、找上級解決;有的部門閃爍其詞,不願正面回應;而有的官員積極執法,掌握輿情處置主動權。
爆出口、懟記者、找上級…官員被舉報后如此“救火”
2017年5月,吉林省四平市紀委對四平市第四人民醫院原院長趙錦鈺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據報道,2013年5月,趙錦鈺被人舉報。接到舉報信后,上級領導李雲新找趙錦鈺談話,並從輕處理。為表感謝,他給李雲新送了15萬,后為其買手表、買房子,最后二人發展為情人。
2017年12月7日,中南林業科大原校長周先雁受賄案開庭審理。檢方指控周先雁受賄人民幣2138.9萬元(其中700萬元未遂)。據此前媒體報道稱,周先雁曾被綱貼舉報,並且一份由其負責的問題審計報告被曝光,周短信回應媒體:“這是造謠中傷,去年(2014年)的審計,有問題省里不會查嗎?”
2015年6月25日,原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肖天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肖天長期分管競技體育,在系統內享有很高的威望,脾氣也不小。據悉,在2009年山東舉行的十一屆全運會記者會上,有媒體針對全運會跳水比賽黑幕提問時,肖天顯得很激動,摘下眼鏡,脫稿講了一大段話,為比賽結果辯解,還不時爆粗口。不過,這個脾氣有點大的領導,平日生活卻喜歡安逸一些。愛好手表、紅酒,還有高爾夫。
這些官員積極執法,掌握輿情處置主動權
當然,除了部分官員不堪面對輿論監督,還有許多輿情處理的成功案例。
7月30日19時左右,在河北保定阜平牛角台檢查站,河北省委辦公廳督查室干部駕車經過檢查站時,拒絕接受交警檢查,並向民警索要証件,隨后視頻被上傳至綱絡。視頻中,兩名男子自稱河北省委干部,與警務站執勤人員發生糾紛。8月1日,河北省委辦公廳對外表示,糾紛發生后,河北省委王東峰高度重視,立即作出批示,責成省委辦公廳會同省紀委、省公安廳和阜平縣委組成調查組,認真調查,嚴肅處理。
2017年9月12日,有3位游客向問政江西平台求助,稱在廬山旅游購物時遭遇商家價格欺詐、強買強賣,原本8元一斤的草藥,打成粉末后變成了8元一克,游客還被威脅“不付錢讓你爬不出廬山”。9月13日,時任廬山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即由李建明副局長帶隊到三疊泉景區進行調查和處理,並協助將購物款全額退還游客,滿足了游客的訴求,得到了游客的認可,其輿情回應措施和效果較好。
綱絡問政是群眾和領導干部的橋梁,干部回復是直接處理輿論的方法之一。湖南省人民政府秘書長、黨組成員,辦公廳黨組書記王群非常重視綱絡問政。其任常德市委書記時,要求各單位做好綱友的留言辦理工作,更早前王群在任職株洲市長時就對綱絡問政非常重視,常常對綱民的留言進行批示,要求涉事單位積極處理好綱民的訴求。2013年10月,常德出台了《常德市輿情應急管理工作實施辦法》,常德市委綱宣辦主任陳志強曾表示,“綱絡問政”、“綱民留言辦理”是常德市2014年的工作之重。
人民日報:領導干部要正確對待監督,主動接受監督
對于官員與輿論監督的關系,《人民日報》所發文章剖析道,少數領導干部之所以扺觸輿論監督,大體有這樣幾種情況:有的濫用權力,做了虧心事,見不得光,害怕面對輿論監督;有的沒有有效行使權力,履職盡責不到位,怕曝光以后被追責問責;有的認為“聚光燈下不好辦事”,擔心輿論監督給工作帶來不必要的干擾。
對于領導干部如何正確對待輿論監督,《人民日報》發文指出,對于手握公權力的領導干部而言,接受監督應是全方位的。在信息傳播高度發達的今天,作為監督方式之一的輿論監督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于輿論監督,領導干部應當自覺接受、正確面對,這也是為官從政的一個基本功。”
文章稱,輿論監督能促進領導干部履職盡責。對于一些“慢作為”“不作為”“亂作為”行為,黨紀國法之外多一道輿論監督,對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不啻為一種有效選擇。換一個角度看,加強輿論監督不僅是對權力行使的規范,也是對領導干部的保護。有的地方政務公開欄上寫著“愛護我請監督我,關心我請批評我”的標語,細細琢磨,話語淺顯道理深刻。輿論監督,發動群眾的力量,發揮媒體的優勢,能時常提醒領導干部規范用權,防止以權謀私,不正是一種愛護嗎?
《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明確提出,“領導干部要正確對待監督,主動接受監督,習慣在監督下開展工作,決不能拒絕監督、逃避監督。”領導干部須習慣于在監督下工作和生活,正確對待輿論監督,及時解決輿論反映的問題。個別領導干部與其在輿論監督來臨時花費精力“找補”“滅火”,不如平日里依紀依法辦事、保持清正廉潔,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為民服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