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綱11月6日報道英媒稱,10月份全球股市下跌程度引人注目,連續下跌的情況反復出現,與此同時,所有主要市場幾乎同步下跌。股市出現重度調整最可能的基本觸發因素是投資者對全球經濟下行甚至衰退風險的認知增強。有關貿易戰的激烈言論顯然進一步使投資者信心下降。
據英國《金融時報》綱站11月4日報道,一系列經濟數據表明,10月份全球經濟活動確實有所下降。事實上,全球經濟增速顯然已在2017年底達到峰值,自那以后已明顯地向平均值回歸。事實証明,去年高于趨勢水平的強勁增速是短暫的,現在看來其本質似乎是周期性的,而不是長期性的。
文章指出,然而,經濟放緩將帶來重要的政策調整。此外,汽車排放監管對歐元區經濟以及自然災害對日本經濟的暫時下行沖擊將消失。因此,全球經濟活動的減弱情況很可能只不過是回歸正常,在沒有新的下行沖擊的情況下,經濟減弱不會在可預見的12至24個月時間內發展成全面的全球衰退。
根據最新預測,世界經濟活動增速已經從一年前5%的峰值放緩至目前的僅3%,比趨勢增速低了約0.7%。這種下降主要發生在過去兩個月。
幾乎所有地方的經濟增速都有所放緩。相比之下,美國卻成為強勁增長的燈塔,與全球模式背道而馳。
但美國明年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持力度將遠不及今年。如果中期選舉后不進一步采取措施減稅或增加基礎設施支出,那麼積極財政政策的推動力將從今年0.8%的峰值降至明年年底的零。
此外,面對美聯儲持續的緊縮政策、股價下跌和美元走強,金融環境的包容性將大大減弱。據高盛公司的揚·哈丘斯估計,明年的金融環境將使經濟增速減少0.75個百分點,而今年的金融環境使經濟增速增加了約0.75個百分點。
文章稱,到2019年底,這些政策措施的急劇轉變可能會使經濟增速遠低于2%的趨勢增速。不過,考慮到對勞動力市場嚴重過熱的擔憂,這一放緩是一種健康的發展。
歐元區和英國的前景很難判斷。2018年的經濟增速已經大幅放緩,反映出不利的天氣狀況和貨幣政策支持的減少。在年中左右出現了改善的初步跡象,但德國受到汽車行業排放規定變化的嚴重影響,導致10月份的企業調查再次遭遇重大挫折。與此同時,意大利受到了今秋預算危機的拖累。
盡管如此,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仍然相對強勁,勞動力市場也正在加強。歐洲央行相信,基本增速仍穩定地維持在趨勢水平附近,這似乎是對明年的合理預測。
不過,英國的經濟增速遠遠低于趨勢水平,並且非常容易受到明年春天英國脫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