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國問題專家:中美從改革開放中共同受益

字號:

2018-12-24來源:參考消息綱作者:胡友松 朱東陽 劉晨

  參考消息綱12月18日報道(文/胡友松 朱東陽 劉晨)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成員、中國問題專家本杰明·肖伯特近日在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40年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美因此共同受益,這些成就反過來也推動中美關系持續向前發展。

  肖伯特多年來專注研究中國和東南亞地區的養老、醫保和制藥行業,是印第安納大學中國政治和商業研究中心咨詢委員會成員,並在多家美國媒體和學術期刊上撰文點評美中在相關領域的政策措施。今年9月,他出版了新書《怪罪中國:這也許會感覺不錯,但救不了美國經濟》。

  談到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進程,肖伯特難掩激動之情。他說,中國的改革開放在中美兩國內部都催生了一系列積極變化,雙方都該為此感到自豪。雖然美國政界部分人士認為,中美間的問題比解決辦法多,但回顧中國4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不難看出,改革開放事業讓中國不斷發展,美國和中國的關系也因此得以持續前進,對雙方來說,這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進步”。

  談到中美關系時,肖伯特說,雖然雙邊關系面臨挑戰,但作為美國人,他更關心美國可以為此做出哪些努力。“我認為,美國政府試圖把本國經濟出現的問題全盤歸咎于美中關系是錯誤的,對于美國民眾而言,他們在技術、金融工程等領域面臨的巨大挑戰要比美中關系和全球化整體帶來的挑戰更為迫切。在期待中國繼續堅持走開放道路的同時,美國也需要采取措施,為社會穩定增添正面因素,以解決自身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消除普通民眾的焦慮感。我認為,要想讓美中關系在未來40年能夠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美國自己就要首先采取正確的行動。”

  他舉例說,美國應在基礎設施、醫保、社會服務等領域進行大力投資,制定產業政策以鼓勵企業投資科技研發等等。他說:“如果美國想要和中國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高技術制造業等領域開展健康競爭,那麼現在就不是拉低投資水平的好時機,這些才是美國需要考慮和認真對待的。”

  肖伯特表示,他非常相信,美中兩國有能力探索出一條道路,讓雙方在開展競爭的同時保持並擴大合作,“兩國還應時時記住,我們身上的共同點要遠遠多于不同之處”。

  美國《全球策略信息》雜志社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在接受《參考消息》記者采訪時也認為,改革開放40周年非常重要,這是一個有分水嶺意義的時刻。中國已經從一個相對貧困的國家變成了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而這樣的發展還會持續,在未來的10年到20年內,世界將會看到類似于我們在過去40年中看到的巨大成就。中國這些年取得的成就標志著改革開放政策取得輝煌成功。這種成功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也有重要意義,因為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仍處于貧困和不發達狀態,尚未找到通往發展的路徑。

  他認為中國40年的成功發展經驗向欠發達國家發出了明確訊號,那就是這些國家有能力、有辦法擺脫貧困處境,也可以像中國這樣找到自己的發展道路。

  瓊斯說,在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年之際,中國有太多值得慶賀和歡欣的理由,而這些理由對整個世界來說也非常重要,不過現在有些人沒有完全認識到這一點。比如,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為人類的美好未來指明了方向;中國成功走出金融危機,特別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等等。中國40年探索出的發展道路既是中國的成功,也是全人類的成功,標志著人類在困擾世界半個世紀的發展問題上又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他說,中國成功故事的一大法寶是中國人民,他們的勤勞鑄就了改革開放的成功,與此同時,他們也清楚認識到,中國通過和西方乃至全世界加強交流,自身也獲益匪淺。他希望未來美國等國家能抱著更積極的態度,從與中國的交流中獲益,而不是相反,封閉大門只能限制自己的發展潛力。

  瓊斯說,現在中國已經明確表示,願意致力于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從整體而言,世界將會因此受益。

延伸閱讀
13.7K
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