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綱(見習記者 張斌) 曾一度與長生生物執掌人高俊芳同時躋身福布斯富豪榜吉林省前五位、曾宣稱資本市場要給人家回報,利源精制(002501.SZ)的實控人之一王民曾有過進一步的轉型暢想。
然而,投資百億元轉型高鐵制造的利源精制,如今卻業績巨虧、身陷債務泥潭,股價更是一路下挫。
巨虧35億元—48億元
1月30日晚,利源精制發布2018年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公司預計虧損35億元至48億元。而公司的2018年三季報顯示,預計全年虧損10億元—15億元。
公告顯示,利源精制大幅下修業績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因公司流動資金短缺,難以保証原材料的采購,致使公司2018年度銷售量不斷萎縮,銷售額大幅減少;同時,由于不能償還到期債務,導致公司債務出現逾期,融資成本增加,影響到2018 年度利潤減少;二,因資金短缺及市場環境等原因,沈陽利源短期內無法按預期達產,資產使用效率與預期存在較大差異,出現減值跡象。公司已開始對相關資產進行減值測試,將按減值測試結果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三,2018 年公司發生多起訴訟。隨著訴訟的進展,公司因訴訟產生的或有事項將影響公司經營成果。
為了推動產業結構從低端邁向中高端的轉型,2015年,懷有“高鐵夢”的吉林富豪王民、張永俠夫婦控制下的利源精制開啟轉型升級的重要一步,利源精制當時宣布投資逾50億元建設沈陽利源軌道交通裝備項目(簡稱“沈陽利源項目”),主營業務從鋁材深加工轉型高端裝備制造。
然而,這一項目如今並沒有幫王民實現“高鐵夢”,相反卻成為利源精制的的“燒錢”利器。中信建投証券此前對沈陽利源項目的現場檢查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利源精制的沈陽子公司已投入約101億元(現金流量表口徑),總投資額較大,未履行董事會及股東大會審議程序。這一數字與此前披露的逾50億差異較大。
為了推進高鐵項目的進展,2018年以來,利源精制增加了大量民間借貸及融資租賃,債台高築。三季報顯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利源精制的負債總額高達82.88億元。其中,流動負債合計59.15億元,非流動負債合計23.73億元。
百億轉型不及預期
利源精制是一家鋁業制造企業,其中產品就包括用于生產蘋果筆記本電腦的外殼。利源精制創建于2000年,2010年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為“吉林省第五富豪”王民、張永俠夫婦。
2014年,為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利源精制于當年12月底發布定增預案稱,公司將進軍軌道車輛行業並轉型成為高端裝備制造商。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擬募集資金總額為不超過3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全部用于“軌道車輛制造及鋁型材深加工建設項目“,產品主要用于動車(高鐵)列車、城鐵和貨車等軌道車輛的車體材料。此項目將與日本三井物產金屬共同實施完成。
2015年6月,利源精制修改了定增方案,將募資總額由30億提高至40億。不過,這項定增預案隨即在2015年10月被取消。2016年3月,利源精致再次發起定增方案並獲得了証監會的核準批文。利源精制通過全資子公司沈陽利源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實施軌道車輛制造及鋁型材深加工建設項目,項目投資估算總值為55億元。隨著項目的不斷推進,該項目的投資額持續攀升至百億元。
公司前期公告指出,地鐵車輛整車樣車試制計劃在2017年春節前后完成,后因部分零部件供應商原因推遲至2018年7月底。然而,截至2018年春節前,沈陽利源項目依然遲遲未達預期。
利源精制對此解釋稱,主要是受兩方面原因的影響:一是,受融資環境的影響,隨著項目進度的不斷推進,公司融資越發困難,影響了項目尾款的支付;二是,受供應商供貨延遲、公司流動性趨緊等因素影響,軌道車整車樣車試制進展不及預期,導致后續市場開拓工作無法開展。
根據此前定增預案,利源精制表示,公司通過本次募投項目的實施,公司將具備年產軌道車輛2000輛的生產能力。其中,公司將新增年產客運軌道車輛1000輛、鋁合金貨車1000輛。利源精制預計,本項目年均營業收入(經營期平均)為124.26億元(不含稅),利潤總額(經營期平均)為14.55億元,稅后利潤(經營期平均)為10.9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