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下午,央行數司局召集8位經濟學家、市場研究人員,交流信貸數據、貨幣政策、利率市場化等問題,聽取專家意見。
與會專家中,有人表示這樣直接對話的機會很難得;入行十年的老記者表示,旁聽的機會更難得,趁熱端出部分紀要,看專家如何建言貨幣政策,看央行司局長如何回應。
理越辯越明,說不定哪一條就被決策層采用呢?
這8位專家分別為:劉尚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曹遠征(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連平(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常健(巴克萊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郭田勇(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楊濤(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
4位參與座談的司局長分別為:周學東(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孫國峰(貨幣政策司司長)、阮健弘(調查統計司司長)、鄒瀾(金融市場司副司長)
逆周期調節是適度的
並非“大水漫灌”
曹遠征
貨幣政策沒有放松,只是杠杆開始穩起來了。去年宏觀經濟情況出現較大變化,市場信心不穩,出口預期不好,PPI迅速下降,企業被動性去杠杆,再加上去年下半年股市下跌,此時補充流動性成為穩杠杆的重要舉措。
也就是說,貨幣政策不是放松,而是為了防范金融風險、維持金融穩定而采取的流動性補充的措施。為什麼說貨幣政策沒有放松?SHIBOR短端利率是平的,只是略有下降。
央行已經是雙支柱調控,不能把很多問題歸結為貨幣政策,金融穩定的責任在加強。今年1月份出的逆周期調節措施,我更多理解是金融穩定政策實施,而不是貨幣政策放松。
連平
最近一個階段以來,央行進行的逆周期調節,總體方向是正確的,力度也是適當的。無論是我國還是發達國家,逆周期調節都是很普遍的,熱了澆點水,冷了加加溫,總體方向沒有任何問題。
去年四季度以來,數據確實出現了積極變化,有所改善。這些變化只能說是金融數據出現改善,根本談不上“大水漫灌”。信貸增速為13.4%,這還是在表外融資增速極其緩慢的情況下實現的。在這種背景下,信貸增速適當快一點,完全是符合逆周期調節的要求的。
“大水漫灌”其實是有所指的,指的是2009年。2009年的金融數據與現在做對比,是明顯不一樣的。2009年信貸增速達到32%,個別月份票據占比達到40%,具備極端特征。而目前從方方面面看,都是適度地平穩地運行。
貨幣政策不要避諱說松緊
表述應該更明確
魯政委
從去年的政策調整到現在,央行的表現是可圈可點的,反應快,有擔當精神,遏制了資金鏈斷裂的進一步擴張。
其實宏觀調控,就像開車一樣,開得偏右了,往左打方向盤;開得偏左了,往右打方向盤,這很正常,毌須諱言。應當及時表明態度,讓市場能明白,否則機構、企業會準備不足。
要清晰地界定“放水”跟“放松”的關系,可以放松,但是不能大放水。我從市場的角度理解,是不是大放水的邊界,就是宏觀杠杆率有沒有出現趨勢性上升,可以在某個月、某個季度略有反彈,但是整體還是要平穩的。
連平
不要忌諱說松、緊。穩健貨幣政策,其實是在不同階段根據不同要求有傾向性的,比如太冷的時候加點溫,太熱的時候澆點水。有的時候,穩健貨幣政策是在向松的方向調的,有的時候是在向緊的方向調的。其實在必要時,適當地、適度地、合理地放點水,無可非議,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干這個事情。所以在政策的表述上,應該更為明確。
貨幣政策應該給市場方向,不是簡單地對目前狀態的評價,而應該是對未來的展望,要有一個趨勢性的描述,使得市場對未來看得清晰一些。
下一步貨幣政策
應該繼續朝偏松方向調整
常健
國內經濟處在下行周期,除非出口數據持續好于預期,否則無風險利率有進一步下行的空間和壓力。這個壓力可能來自社會各方面。
曹遠征
今年會怎麼樣?如果經濟還面臨下行壓力,貨幣政策還有進一步放松的可能性。央行下一步是不是要考慮松基礎貨幣的問題。
連平
目前出現的改善,只是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已,仔細看也沒有太大的變化。比如1月份信貸數據,是增加了一些,但是整個經濟也在增長。信貸增速並沒有大幅提升,也就是比去年同期高1個百分點左右。1月份數據大一點,未來不一定會熱,關鍵還要看需求是否提升了。
表外融資要在今年出現一定程度的正增長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如何恢復到合理增長,對實體經濟、民營經濟帶來支持?這塊今年還不能掉以輕心。
從結構看,信貸結構確實有所改善,但是從市場了解的信息看,更多的中長期信貸還是比較多地流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而非工業和制造業等。
銀行業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過程中的主力軍。對于資本金的問題,央行最近的做法值得肯定。未來一個階段,必要時是不是還需要降準,使得商業銀行資本問題和流動性問題得到適度的安排。
整體看,未來一個階段,不能掉以輕心。雖然年初數據有積極信號,但是未來的不確定性還是存在的,需要有足夠貨幣政策工具對沖的考慮。如果未來不確定性出現明顯變化,負面壓力明顯加大,可能政策還得朝著偏松方向進行調整。
宏觀杠杆率穩定甚至有所上升
系情理之中
周學東
從宏觀審慎角度看金融穩定,有兩個重要指標:一是看宏觀杠杆率;二是看表外融資。
阮健弘
宏觀杠杆率比較穩定,2018年去杠杆的成效比較明顯。初步測算,2018年杠杆率比2017年下降了1.5個百分點。2012-2017年杠杆率的年平均漲幅是11.8%。2018年是2012年以來我國首次實現降杠杆。從結構看,杠杆率結構有優化,居民部門杠杆率上升3.8個百分點,政府部門杠杆率上升0.5個百分點,企業部門杠杆率下降5.8個百分點。
杠杆率下降的主要原因:(1)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實體經濟穩中向好;(2)穩健的貨幣政策和金融加強監管效果得到顯現,表外債務得到明顯控制,表內融資增速有所提高,宏觀杠杆得到比較好的監管;(3)地方政府擔保行為得到進一步規范,平台公司軟約束、主體債務增長受到明顯遏制。當前金融總量的水平,完全是穩杠杆的水平,沒有大水漫灌。
邢自強
今年在進行逆周期操作,維持經濟和就業的穩定的前提下,宏觀杠杆率有所上升是正常的、在情理之中的,只不過結構可以優化些,加的是質量較好的、合規的領域。
春江水暖鴨先知
票據反彈系先行指標
孫國峰
1月票據增加兩部分,一是表內融資貼現,新增5160億元;二是表外的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3786億元,合計占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的19.3%,較去年同期上升13.5個百分點。
應該說,票據套利是一直存在的,個別時間點存在套利的時間窗口,尤其是個別銀行因為自己的管理原因,或者指標要求,或者是為了追求規模,可能會提高結構性存款利率。這是一個短期現象或者說不太普遍的現象。目前結構性存款利率已經回歸,不存在大規模套利的空間。
票據融資增加,主要還是為了支持實體經濟,因為票據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動性好,在解決賬款拖欠方面發揮了較好作用。春江水暖鴨先知,從歷史經驗看,信貸的恢復,往往是短期貸款和票據先恢復,隨后才是中長期貸款的逐步恢復。因為中長期貸款從立項到批復,還是比較謹慎,需要一個過程。
但是也要警惕、防范套利行為增長過快導致的潛藏風險和資金空轉,必要時采取一定措施。
邢自強
1月份票據上升局面是符合歷史上逆周期操作的經驗和規律的。票據明顯領先于中長期貸款6-9個月,歷次周期都是如此,具有非常明確的先行關系。這是因為初期銀行、企業信心較差,中長期投資信心不足,但是隨著中半段之后,政府公共部門投資和逆周期的操作手段上去了,所謂“上游有水下游滿”,上游回暖了,下游感受到了傳導之后才能信心恢復。
更值得看的是,廣義社會融資中剔除票據后也有溫和的反彈了,這是一年半以來的第一次。因此不能全說錢在空轉,進入實體經濟的錢也有所復蘇。
推動利率市場化
壓縮套利空間
孫國峰
下一階段,要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疏通各種利率之間的傳導,從改革的角度,壓縮套利空間。
魯政委
只有推進利率市場化,才能消除更多的套利機會。只要所有的價格是分別設立的,就一定存在窟窿,沒有辦法保証邏輯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