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菱鋼鐵曹志強:建立中長期去產能有效機制

字號:

2019-03-08來源:証券日報作者:何文英

  本報兩會報道組 何文英

  “雖然我國鋼鐵行業去產能任務已基本完成,但仍需鞏固鋼鐵行業來之不易的去產能成果,夯實中國鋼鐵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全國人大代表、華菱鋼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曹志強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談道。

  曹志強認為,中長期而言,隨著中國工業化、城市化基本完成及經濟結構的調整,鋼材消費強度必將逐步下降,未來產能過剩格局依舊嚴峻。因此,必須建立中長期有效的產能去化機制,涵蓋建立打擊“地條鋼”的長效機制,促進我國由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轉變。

  數據顯示,鋼鐵行業自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成效顯著。2016年至2018年,全行業累計化解產能1.5 億噸,全面取締地條鋼1.4 億噸,提前完成“十三五”確定的目標,鋼鐵行業去產能任務基本完成。

  鋼鐵行業受益于去產能,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合規企業生產積極性持續提高,產能利用率明顯提升,結構調整、節能減排、資源優化配置等工作持續改善,鋼鐵行業邁入良性發展軌道。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鋼鐵行業產能利用率為78%,比2017年上升2.2個百分點。2018年全國生鐵、粗鋼和鋼材產量分別為77105萬噸、92826萬噸和110552萬噸,分別同比增長3.0%、6.6%和8.5%。CSPI國內鋼材價格平均指數為114.75點,同比上升7.01點。全行業實現利潤總額4704億元,同比增長39.3%。

  “雖然鋼鐵行業去產能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行業內仍存在‘地條鋼’死灰復燃、違規新增產能以及產業集中度不高等問題。”曹志強指出。

  對此,曹志強提出了三個建議:

  首先,建立打擊“地條鋼”的長效機制,堅決防止死灰復燃。具體可通過加大違法犯罪處罰力度、完善電力稅務等監管機制、強化動態管理、提高監管力度、加大宣傳力度、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等方面落實。

  其次,維護供給側改革成效,加強對產能置換的審查和專項抽查。建議有關部門完善和收緊落后產能的認定標準,強化產業準入約束,綜合考慮去產能任務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科學測算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社會功能性市場準入標準,用更嚴、更高標準,倒逼落后產能退出,實現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再次,堅決貫徹“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發揮政府對市場失靈的糾偏作用。建議有關部門繼續開展打擊“地條鋼”、鋼鐵產能置換專項檢查,嚴禁新增產能,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鞏固去產能成果。對于環境敏感區域以及實施鋼鐵產能總量控制的地區,建議國家設立去產能專項基金,通過國家贖買的方式化解鋼鐵過剩產能。

  近年來,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效益和創新變革之路,華菱鋼鐵在降杠杆、調結構、強改革、增效益方面,打出了高質量發展組合拳。

  2018年12月份,華菱鋼鐵創新式的實施市場化債轉股項目,之后以“發行股份+現金支付”相結合的方式,收購旗下三家子公司華菱湘鋼、華菱漣鋼和華菱鋼管少數股權及湖南華菱節能發電100%股權,為其他地方國企提供了新的資本運作思路和借鑒案例,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應。

延伸閱讀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