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楊
WIND統計數據顯示,26家汽車行業A股上市公司中,11家上市車企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同比增長,占比達四成;前三季度9家上市車企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逾六成車企凈利潤下降。上市車企業績普遍表現不佳的原因是國內汽車市場整體下滑。
業內人士預計,具備技術、研發、資金等綜合優勢的龍頭車企市占率未來將穩步提升。隨著去庫存及宏觀經濟企穩,汽車行業將逐步復蘇。
業績分化延續
三季報顯示,上市車企延續此前業績分化的格局,頭部車企經營情況持續向好。江淮汽車、福田汽車、中通客車前三季歸母凈利潤增幅較大,分別為154.3%、115.2%和64.4%;力帆股份、長安汽車則虧損嚴重。長安汽車前三季度虧損額達26.62億元,力帆股份虧損額達26.33億元。
江淮汽車前三季凈利潤增長,主要來自以政府補貼為主的非經常性損益。福田汽車則主要因為北京寶沃汽車有限公司于2019年1月不再納入合並范圍,同比減虧;商用車通過銷量提升以及銷售結構優化、降成本等措施,實現同比利潤增長。
車企業績表現不佳重要原因在于汽車市場整體下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數據顯示,前9個月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814.9萬輛和1837.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1.4%和10.3%;乘用車產銷分別為1507.5萬輛和1524.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3.1%和11.7%。
由于銷量大幅下滑,長安汽車前三季度虧損額居前。今年前三季度,長安汽車實現營業收入451.15億元,同比下降9.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6.62億元。其中,福特與馬自達兩大合資板塊銷量大幅下滑,對長安汽車盈利情況造成嚴重影響。
今年上半年,得益于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高速增長,多家新能源車企營收凈利都實現增長。不過,從6月26日開始施行補貼新政,補貼大幅度退坡。自7月起,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連續三個月下滑,多家新能源車企在第三季度面臨較大市場壓力。比亞迪在三季報中預計,第四季度其新能源汽車業務盈利較去年同期將出現一定幅度下滑,公司全年凈利潤將下滑36%-43%。
產銷壓力仍在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車市整體向好的趨勢確定。今年以來,在國家一系列穩就業、穩金融、穩投資、穩外貿等政策作用下,汽車產銷降幅已有所收窄,但產銷下行壓力仍在。
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1-9月我國汽車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1.4%和10.3%,產銷量降幅比1-8月有所收窄。
汽車行業龍頭上汽集團前三季銷售數據顯示,上汽集團今年1-9月累計銷量約為441.4萬輛,同比下降14.23%。其中,9月份單月銷量約55萬輛,同比下降9.94%。
第三季度多數車企毛利率隨之下降。寧德時代表示,部分產品售價有所降低,導致毛利率同步降低,盈利狀況受到影響。
在車市整體低迷的背景下,部分車企主動放緩生產節奏,經銷商提貨則更為謹慎。這也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業績表現形成影響。興民智通公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盈利同比下降,主要是受到下游客戶市場需求減少所致。
華鑫証券認為,具備技術、資金、研發、品牌等綜合優勢的龍頭企業,未來將在汽車行業激烈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當前汽車行業面臨整體盈利周期低點,隨著庫存逐步去化及宏觀經濟企穩,行業復蘇預期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