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不看菜譜改看兵法了,那就更厲害了。”7月16日,萬達集團上半年工作會上,董事長王健林對6個項目軟件獲國家知識產權証書提出褒獎。他的這番話,也正是對萬達激進轉型的最好注解。
數據顯示,萬達上半年收入562.1億元,與去年同期618.2億元相比下降9%,這是萬達收入歷史上第一次同比減少。其中,商業地產收入494.6億元,同比減少14%。
在外界看來,萬達一直引以驕傲的“萬達速度”慢了下來。不過,萬達集團總裁助理劉明勝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這是萬達根據形勢采取的先抑后揚戰略,在計劃和預期之內。另外,萬達正積極尋求向文化、旅游產業轉型。全年看,萬達業績將穩步增長,預計收入1400億元。”
並購AMC、進軍俄羅斯旅游業、籌備成立文化旅游城……上半年,萬達主動放緩商業地產擴張步伐,在文化、旅游領域則動作頻頻。萬達緣何加速轉型?在傳統房企紛紛轉戰商業地產之際,萬達的反其道而為究竟是有意還是被迫?開始看兵法的王健林,是否真能用兵如神?
商業地產之考
按照萬達公布的數據,上半年,商業地產公司收入494.6億元,完成全年目標的50.1%,完成半年目標的127.6%,同比減少14%。商業地產公司上半年現金回款315億元,同比減少31%。上半年新開工531.2萬平方米,同比減少35%。
“業績下滑,主要是上半年僅開業了1個萬達廣場,而去年同期2個萬達廣場開業。”劉明勝說,“作為一個千億級企業,不可能每年都保持40%以上的增長速度,萬達的增速只是逐步趨穩,不必大驚小怪。”
“年初本來計劃全年開業18個萬達廣場,后來調整為17個,上半年開業1個,下半年預計開16個。”一位萬達集團內部人士亦告訴記者,按照商業周期規律,萬達廣場多數集中在“國慶”、“春節”前后開業。
盡管萬達上半年收入同比減少在預期之內,但在外界看來,也與其“快進快出”的商業模式遭遇瓶頸有關,萬達是有意放緩商業地產的擴張步伐。
正略鈞策管理咨詢顧問趙麗燕認為,萬達新開工面積減少與拿地節奏有關。在宏觀調控大背景下,萬達依照在城市副中心低價拿地的策略,已越來越難找到符合要求的土地。由于可供銷售房產的存量沒有大幅增加,導致上半年萬達商業地產銷售額同比減少。
“萬達商業地產主要是住宅依賴型和銷售依賴型,在調控形勢下,萬達業績肯定受影響。”中國商業地產聯盟秘書長王永平表示,“另外,萬達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在規模上已基本鋪開,下一步將逐漸由規模轉向質量,放緩擴張速度也是其合理的選擇。”
在盛富資本和協縱國際總裁黃立沖看來,雖然萬達有較強的政府資源,但較低的租金回報率是其發展中的一個障礙。另外,隨著越來越多的房企涌向商業地產,未來商業地產將面臨“血的洗禮”。
關于萬達商業地產租金回報水平,萬達方面反復強調其近幾年租金回報在逐步增長。在2011年3月的一次商業地產論壇上,王健林曾公開表示,“萬達商業地產租金並不比業內平均水平低。”
“盡管萬達的租金處于行業平均水平之上,但與恆隆、大悅城等相比仍有差距。”王永平表示,“萬達擴張速度快,但其運營、管理並不出色。萬達在商業地產領域的位置跟零售業的沃爾瑪狀況比較像。知名度高,規模最大,但業績並非最好”。
趙麗燕認為,與成熟的商業地產公司(新鴻基、凱德商用、新世界等)在中國的經營相比,萬達的累計經營面積已超過任何一家公司,但其租金收入和占總收入的比例卻遠低于這些第一梯隊的公司。“對比成熟的商業地產公司或多或少地借助資本市場來取得發展資金,萬達在資本市場的借力明顯不足。”
在萬達商業地產租金部分還沒有完全培養起來之前,萬達的資金來源主要靠銀行貸款和銷售回款。不過,目前來看,銷售回款和銀行貸款兩個主要融資渠道已被用到極致了。“萬達需要股權融資方式,不能光靠貸款。而其幾百萬平方米的持有型物業價值,只有通過上市才能釋放。”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然而,萬達的上市之路陰差陽錯、一波三折。
令王健林心焦的不僅是急欲進軍資本市場而不得,國內商業地產整體形勢的不景氣亦讓他擔憂。
在上半年工作會上,王健林坦言,“中國的經濟困局已反映到消費環節。一是消費人次下滑。以前每年每個廣場的人流同比增長兩位數,但今年跌至個位數,增長緩慢;二是客單價下降。無論超市、百貨,還是服裝、餐飲,客單價同比都在降;三是商家減少開店。過去超市、快時尚品牌開店是來者不拒,給多少店開多少店,但今年商家的開店計劃大幅度減少。”
另辟蹊徑之謀
商業地產不景氣及上市之路受阻情勢下,王健林將目光轉向文化和旅游產業。在他勾畫的版圖里,萬達將加大在文化和旅游領域的投資。到2020年,萬達商業地產的收入比重將降到50%以下,徹底實現轉型。
向文化、旅游業轉型,正如王健林所言,類似“廚師改看兵法”。上半年,萬達已邁出實質性步伐。5月,萬達斥資31億元並購AMC,目前已獲中美兩國審批,並購8月底將完成。同時,其進軍俄羅斯旅游業亦有實質性動作。
在外界看來,斥資31億美元,超過70%的高溢價並購AMC,萬達似乎做的是虧本買賣。“如果所有人都看得明白,一定不是賺錢的買賣。就像所有人都去炒股,一定是最危險的時刻。萬達管理層這麼聰明,不會愚蠢到做賠錢買賣。”王健林顯然有自己的算盤。
“目前,萬達院線正沖刺IPO。不過,院線上市可能牽涉過多關聯交易,通過中國証監會的審批可能有困難。並購AMC成為獨立第三方,可為其上市做儲備。”黃立沖表示。
但他同時認為,AMC可能助力萬達上市,也可能拖累萬達,美國院線和國內院線經營是兩碼事,在經營管理上要有一套先進的管理方式才行。“王健林所暢想的規模做大后的談判能力、廣告提價都會提高,未必能順利如願。”
黃立沖所擔憂的是,之前AMC的規模就足夠大,但仍然會虧損。難道萬達接手后有了規模就能保証提高議價能力?
除了並購AMC,令人矚目的還有萬達欲進軍俄羅斯旅游業。在國內市場,萬達聯手泛海、一方集團等打造的長白山國際旅游項目已于7月28日開業。據王健林透露,萬達將斥資200億元在北京打造以文化旅游為主題的文化旅游城,目前設計概念已基本完成,並已向北京市相關部門進行了匯報,預計明年春天正式開工。
“這個項目將作為萬達創新的大品牌重點推廣。”王健林說,城市綜合體已經有模仿者,旅游度假區可能有模仿者,文化旅游城杜絕模仿者。“將來它會成為一個即使有圖紙,別人也不敢做的項目,會在全球范圍內申報知識產權。”
對此,一位長期跟蹤萬達的証券分析師表示,實際上,萬達商業地產在發展中一直遭遇的尷尬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同質化競爭。王健林現在非常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其在最新的項目里融進了更多復合型的功能和概念。“拓展上下游產業越多越難復制。”
“王健林的高招在于,其可能將萬達旗下相關業務分別打包上市,而在分拆上市之前要做的,就是得做出規模。”上述不願具名的証券分析師表示。
正略鈞策管理咨詢顧問趙麗燕則認為,與其說萬達轉型或多元化,不如說萬達是通過分拆商業地產中的關鍵業態或主力店,從而達到融資和資源整合的目的。
7月25日,萬千百貨更名為萬達百貨,按照萬達的發展計劃,萬達百貨到2015年將開業110家店,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百貨企業。充分整合文化、旅游、百貨等旗下資源,王健林正為打造一個更大的商業王國做準備。
不過,萬達在旅游、文化領域的大手筆,外界在震驚之余,也頗多詬病——萬達僅靠貸款資金能否支撐這麼大的支出?
“萬達進軍海外文化、旅游產業,與國家戰略相契合,在資金上會得到一定支持。另外,目前國內文化、旅游產業多數是打概念,還是以住宅為核心。”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
他透露,萬達號稱國內最大的長白山國際旅游度假項目,雖然酒店及滑雪場的運營投資高、回報周期長,但並不被外界關注的是,該項目擁有近500萬平方米的住宅配套,這一部分帶來的資金回報將是一筆很大的收益。
“羊毛出在牛身上。”上述人士表示,單純算商業賬,萬達在文化、旅游產業的投入也許短期內不能很快獲得回報,但在文化、旅游之外,萬達的收益不能簡單用金錢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