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法則,是唯物辯証法最根本的法則.唯物辯証法告訴我們,矛盾是事物內部對立著的兩個方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的關系即對立統一關系,是事物變化的源泉.作為一名管理人員,我們只有正視問題,面對現實,用矛盾的方法分析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及時敏銳發現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按照科學規律辦事,趨利避害,向對我們有利的一面轉變。
1、把握主要矛盾,解決生產問題
有一段時期,公司棒材產量一直上不去,嚴重制約了整個軋材生產上台階,在這一矛盾產生以后,絕大多數人認為這主要是軋制過程中坯料不足造成的,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由于坯料不足,加上軋制超細晶體鋼,軋制節奏緩慢,許多檢修項目都放在待坯時間處理,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問題的真實性。生產管理中紛繁復雜的各種原因絕大多數只是表面現象,很容易迷惑我們,只有認真分析,才能透過現象發現其本質的東西。棒材的生產現狀正是如此,因為材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大于鋼的能力,棒材車間長期處于一種吃不飽的狀態,這在很多員工心中造成了一種假象,工作起來沒有主動性、積極性,完全是消極應對。為了更準確地把握問題的實質性,在棒材展開了大范圍的員工意見收集,最后得出的結論還是人的問題。由于士氣低落,管理放松,即便是在有坯料的情況下,日產也總是在1200噸左右徘徊,經過與班子商討,及時抓住主要矛盾,迅速消除員工顧慮,將公司的各種會議精神傳達到班組、個人,以黨團員為先鋒,立足本職,不信謠、不傳謠,及時調整工資考核方案,針對坯料不足的現狀,從抓攻打成功率入手,提高成材率。在工資與成本挂鉤的情況下,將棒材作為個案處理,所有工資與成材率挂鉤,具有針對性的措施迅速調動了員工的生產積極性,放下包袱才能開動機器,人順則機順,現在棒材日產已在4000噸左右,各項工作正常了,牢騷少了。正如矛盾論所說,任何矛盾,只要抓住其主要矛盾,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其它問題就必然迎刃而解。
2、正確理解內因的主導作用
高棒在軋制新品種時,各項指標的波動性很大,車間在生產任務的完成上寄希望于軋制大規格,“恐小症”大有“市場”。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是怪坯料就是推設備,這些不可否認是一個原因,但這僅僅是外因,不是內因,唯物辯証法說得好,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也就是我們說的內因,內因起主導作用,決定著事物的發展方向,歸根結底還是管理上出了問題。任何問題的背后都是管理的問題。面對一鋼生產取得的長足進步和公司購進處購坯帶來的坯料供應基本充足這一新情況,需要我們管理者及時調整工作思路。我們沒有回避矛盾,而是將外部的變化作為改善內部管理的一個重要機遇,勇敢地面對挑戰,積極響應公司多軋高線盤條和品種材、小規格材的要求,從管理隊伍抓起,加大了管理人員值班力度,出台了管理人員連帶責任追究制,加大了管理考核的力度,出台了一軋廠產品產量生產考核細則,調整了勞動競賽方案,規定了三條軋制線各品種材的橫班達產額和日達產額,實行重獎重罰的激勵政策,讓業績說話,拉開了分配檔次,提高了崗位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將各管理人員的工資與生產線挂鉤,督促管理深入生產一線,為生產解決實際問題。在員工中加大了崗位未名淘汰機制,在機長、爐長和值班長等關鍵崗位采取競爭上崗的方法,加強崗位危機感,高棒車間僅九月份就淘汰崗位人員二十余名,極大地觸動了員工,整個員工隊伍的責任感強了,士氣高了,在增強責任感的同時,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一些淘汰下來的員工,一是加大培訓力度,及時安排轉崗培訓,二是通過工會、團委等組織進行談心、家訪,化解矛盾,使下來的氣順,上去的順氣,促進了整個員工隊伍的凝聚力。提高了崗位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產量、成本指標不斷攀升。
3、從矛盾的運動觀入手,抓住重點搞好生產
生產中時刻充滿著矛盾,矛盾諸方面是運動的,即相互斗爭與相互統一,矛盾著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不停地互相轉化,主要矛盾可以轉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可能轉為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也是如此,因此我們在分析問題作出決定時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點實現生產取得突破。更重要的是要用運動的觀點來對待生產管理,“刻舟求劍”的寓言大家都知道,但當我們在處理問題時卻不知不覺地成了“楚人”。高線在搞新品種開發時就曾面臨這一問題,從孔型到料型到速度,要隨時根據品種作相應調整,沒有任何矛盾是一成不變的,只有因時因地因人,也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斷調整管理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對制約一軋生產的瓶頸;我們從細節管理入手,以提高作業率為突破口,攻打軋制成材率,實現增產降耗降成本的目標。要提高作業率首先要提升軋制水平,減少工藝誤機時間和設備故障時間,而工藝和設備誤機時間的減少反映了軋制穩定,軋廢少,待坯時間少,這就要我們理順內部關系,合理倒運坯料,安排好品種軋制,將大規格與小規格穿梭軋制,需要我們盡可能地縮短整機時間,充分利用換品種、整機的時間對生產中出現的問題認真排查,確保開軋第一根鋼的軋制成功率,上述各個環節,環環相扣,相互聯系,相互制約,而這一切取決員工的工作責任心和管理者的管理是否到位。
總之,生產中的確蘊含了許多辯証法,碰到什麼問題用什麼方法,需要我們通過現象敏銳地發現存在問題的症結,“對症下藥”,及時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