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組織事業的成敗靠的是人,誰有高素質的人才,誰就可以在競爭中獲勝。作為組織的領導者,你的任務不是去發現人才,今天培養一個張三,明天考慮一下李四,這樣就本末倒置了。領導者的職責應該是建立一個可以出人才的機制,就是營造一個“賽馬場”,通過人才機制來發現人才,產生人才。對一個組織來說,領導者建立這種機制,比親自去發現人才更重要。
能否成為一個成功的領導人,一方面是要有卓越的工作能力和競爭意識,努力使自己的願望變為現實;另一方面則要有高超的駕馭下屬的能力,這樣使每一個下屬都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沒有下屬的功勞和成績作根本保証,領導者的工作等于零。 不要為整天籠絡不到能夠促進團體發展與進步的人而憂心忡忡,也許有不少有能力的人就在你的下屬里面,如果能夠將其潛力善加挖掘,他們的能力就會很好地發揮出來。
昔日,以論辯善長的毛遂就是自己向平原君趙勝推荐自己的,而為信陵君竊得兵符、敗退秦軍的侯贏,只不過是城邊的一個看門人。
不要以為那些整天沉默不語、幾乎找不出一點兒優點的人就一無是處。關鍵還在于你的塑造和點撥。 人們都知道,充滿斗志和士氣的單位,具有化不可能為可能的神奇力量。這其中起決定作用的自然是領導。一個好領導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最終就會把手下的一幫人改變過來。好的業績不但能使人增強信心,向越來越高的目標發起挑戰,而且為了保持曾經達到的水平,也會愈發努力,激發出潛力。這等于是在無形之中提高了屬下員工的工作能力。
然而,在一個沒有干勁的單位里,則會出現與上述局面相反的情形。那里的人們會爭先恐后地把失敗歸罪于他人,根本談不上配合。無論什麼樣的批評,即使是極其善意的,也不會被虛心接受,更沒有人會對此進行認真思考。在這種氛圍之下,人才怎麼可能得到成長呢?只會陷入業績日趨跌落、信心喪失、推卸責任的惡性循環之中。
要想管好人、帶好人,建設一支活力充沛的隊伍,就必須卓有成效地激發屬下的潛能和干勁,使之形成一種協調有序競相發展的整體氛圍。由于機會有限,或個人性格差異,有些下屬常常不敢或沒有機會表現自己。這就要求領導善于觀察,為下屬創造機會,鼓勵下屬小試牛刀,使他們的各方面才能充分體現,這樣識別了眾人之長,再派以適當職位,公司效率準會大大提高。
人的干勁和潛能是無限的,創造條件讓其盡情發揮吧。只要環境條件適宜,屬下的才能自然就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取得更大的成績,促進自身改變,變成更加理想的人才。就像一塊粗坯,在不懂的人眼里只是一大塊廢物,而在慧眼識英、技藝高超的工匠手下,它會變成晶瑩剔透、惹人喜愛的美玉。是美玉還是廢物,關健在于你的手法。
有不少企業的領導,總會聽到下屬對自己抱怨的聲音,有的不以為然,有的對下屬大加責備,有的則怒火中燒。其實,這些處理方法都是不恰當的,這是上司與下屬溝通不暢的主要表現。 下屬對領導產生抱怨是很正常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一件好事,領導應該對此有足夠的重視,處理起來也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如果盲目處理,就很容易使員工的抱怨轉化為憤怒,到那時就無法收拾了,所以,對于員工的抱怨要及時溝通,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