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有我國第一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並產業化的數字視頻處理芯片——信芯,並同時擁有海信、科龍、容聲3個中國馳名商標,所有主導產品均是中國名牌。這些殊榮使青島海信集團在國內電子信息行業內獨樹一幟,經過近40年發展,海信從一個生產半導體、電視機的國有企業已經成為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型國有控股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海信的成功得益于始終堅持技術立企和穩健經營的戰略。”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目前,海信的產品覆蓋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移動終端、智能交通、光通信及綱絡多媒體系統等領域。集團目前擁有“數字多媒體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海信電器、海信科龍兩家上市公司。2003年至2007年,銷售收入、利潤分別由221億元、3.07億元增長到469億元、11.84億元,分別增長112.22%、285.67%。在國家統計局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排名中,海信已經連續兩年排名第一。
創新引領產業發展
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研發積累的平板電視、數字電視、視頻處理技術等,使海信電視占有率從2003年中國市場的第五位到2005年的第一位,並保持至今。
2005年6月,海信成功研發出我國第一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並產業化的數字視頻處理芯片信芯,從而結束了我國年產7000萬台彩電而無“中國芯”的歷史,溫家寶總理為此題詞肯定並鼓勵海信:“立足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企業才有生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企業才有競爭力”。這不僅僅對海信的發展是有力的鞭策,對所有中國企業的成長也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周厚健說:“海信信芯的成功,徹底打破了國外壟斷,在半年時間里直接導致同類進口芯片價格大幅度下降,其中高端芯片從15美金降到8美金,中低端芯片從近13美金降到6.5美金,平均降幅在40%以上。信芯的開發成功不僅解決了自主生產、自主應用的企業難題,更重要的是它給整個中國制造業帶來了更大的生存空間,給中國消費者帶來了真正的實惠。”
周厚健認為,海信從最初的小作坊,發展成為具有3C產業架構的跨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是以技術創新為基礎不斷進行產業延伸和拓展的結果。
隨著信芯的突破及持續研發、液晶模組的自主設計與生產線建設、數字多媒體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平台的創設等,海信實現了由電視整機開發到核心芯片自主研發及產業化的拓展、從平板電視組裝到模組設計與制造等產業鏈上游的有效延伸;隨著數字家庭系統、DNet-home標準及新一代互動傳媒系統的推出,海信開啟了從單一終端產品制造向系統產品及整體解決方案延伸的產業發展歷程;隨著海信光電器件等產品的突破及市場化,海信實施了從數字多媒體終端產品向高速寬帶接入與傳輸技術的突破。正是這些持續不斷的產業延伸和拓展有效保証了海信的穩健持續發展。
從2004年起,海信即開始著手籌備電視液晶模組項目。2007年9月,中國彩電業第一條液晶模組生產線在海信建成,打破了我國液晶模組幾乎全部依賴外企的現狀。不到半年時間,海信的第一條液晶模組線不僅順利達產,而且良品率達到99%,上游顯示屏供應商的一位高層決策者也不禁為海信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如此高的生產水平而感到驚訝。海信液晶模組二期今年7月底將建成投產,明年還將繼續建設兩條生產線,年底產能將達到300萬片。
海信介入模組生產與制造不是僅僅基于屏的組裝,而是從產業整合角度出發進行的戰略跋涉。加上芯片開發技術,海信目標是最終實現液晶模組60%以上的組件自主開發。為此海信進行了大量的技術和人才積累,其中,代表產業升級趨勢的LED背光模組技術的突破更是支持海信做模組的最大內驅力。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第一批LED背光液晶電視將由海信全面推向市場。 1997年,海信首家推出了中國的變頻空調,長期保有國內變頻空調的半壁江山。同時,海信並不滿足現有變頻產品的市場表現,而是瞄準行業內最先進的核心技術——矢量變頻控制技術展開了扎實有效的自主創新,經過3年半艱苦卓絕的自主研發,于2005年正式推出了中國的矢量變頻控制技術,從而打破了日本企業對中國長達8年的高端技術封鎖,取得了空調及冰箱核心技術的重大標志性突破。就目前全國2億台空調的保有量而言,如果全部換成變頻空調,按照一天10小時每年開機120天計算,則一年可省電1300億度,超過了三峽水電站全年的發電量。
周厚健告訴記者,為了驗証此項技術的價值,海信曾到日本某公司談技術合作,起初日方滿口允諾海信可以引進任何技術,但一提到矢量變頻控制技術,日方態度堅決:"除了矢量變頻,什麼都可以談"。矢量變頻的技術地位和重要影響從中可見一斑。經國家標準委批準,海信正在牽頭制定中國變頻控制技術標準。
此外,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技術突破和標準建設,海信已經在智能交通領域成就了第一民族品牌的市場地位。2005年12月,在北京奧運的智能交通系統采購招標中,海信以性能測試第一名的成績超越全球最強的競爭對手,中標08奧運北京市智能化交通管理投資建設項目。國外強大對手在失利的事實面前也不得不承認:中國的海信不僅僅突破了核心技術,更是創造了智能交通第3大世界系統——HICON。
穩健經營可持續發展
40年的風雨歷程使海信人總結出了“穩健經營”這一法寶,周厚健對此解釋說:“海信的穩健經營是未雨綢繆,長遠考慮,不追求轟轟烈烈的表面發展,而是追求扎扎實實的把技術做好,總是今天能為明天解決問題,今天能為明天創造條件。”
財務在海信的經營管理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保証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是海信集團對各級財務部門最基本的要求。在海信,下屬公司如果出現作假行為,將會面臨嚴厲的處罰。曾經一個非常優秀的財務負責人,因在月度之間遞延費用,造成當月的利潤不真實,集團為此免去了該公司的總經理和財務負責人。
在投資策略上,海信都在圍繞代表高新技術前沿的3C(家電、通信和信息)一條主線,也就是海信一直確立的相關多元化的產業投資戰略,以揚長避短,做大做強主業,降低投資風險。比如在進入一個新投資領域前,除了應有的技術和人才儲備,同時積極尋找技術和資金上的合作伙伴,保証投資快速收回,降低投資風險和財務風險。對現有生產設備、房屋和土地沒有做到充分合理利用時,堅決不能進行新的、簡單的生產設備、房屋和土地的投資,新固定資產投資必須是技術改造投資和產品升級換代的需要。而且集團規定超過一定額度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必須進行可行性論証,並明確劃分了集團和子公司之間的投資權限。
周厚健還指出,“加速資金周轉,降低資金占用”是海信穩健財務管理里非常具有典型意義的思想體現。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海信的資金周轉管理水平持續提高。以海信電器為例,其存貨周轉天數從2001年的142天,降低到2006年的61天,資金周轉速度在四年中提高了1.3倍。2007年達到51天。這個周轉水平在家電行業首屈一指。科龍電器在海信接管前一年末的總資產是111.6億元,而當年的銷售額是79.23億元;而收購后的第一年即2007年末的總資產是44.21億元,而該年的銷售額是83.22億元。
而對于產品質量,海信更建立了“用經濟的眼光衡量質量效果,用道德的要求約束全員的質量行為,用企業的社會責任提升全員的質量標準”的質量文化。
創新資本運營模式
從最早期的“債權轉股權”采用非公開市場的創新模式盤活收購青州無線電變壓器廠,到后來“以品牌、管理、渠道、技術和少量貨幣資本激活存量資產”模式,並購淄博雙喜、遼寧金鳳、貴陽華日、北京雪花、南京伯樂等等企業,再到后來以“銷售代理加協議收購”模式成功挽救並最終收購上市公司科龍電器。截至目前,海信所實施的大小10余起成功並購都大幅提升了海信的資本實力、市場空間和產銷規模。
海信運用“代理銷售”模式成功收購科龍,開創了上市公司並購的先河,成為國內民營企業破產保護的范例,集中體現了企業不斷探索健康發展模式,有效進行資本運營,以實現企業經濟利益與社會責任的高度協同推進。這一看似簡單的模式解決了並購中的一系列問題,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注入資金啟動生產,並能夠保障資金安全,用海信的強大渠道打開通路,形成連續的產銷循環,資金只要形成正常周轉,供應商和銀行的債務就有望轉為良性負債。這一模式立即被政府和監管機構認可,在廣東省三級政府的強力支持和協調下,來自科龍內部的扺制被有效制止,債權銀行統一了意見支持挽救行動。在海信的協調和提供條件下,供應商也紛紛表示支持。“先援手經營,后進行資本談判”的並購模式開啟了“問題公司”重組的全新路徑,廣東省政府甚至高度評價海信“開創了民營企業破產保護的新模式”。
周厚健表示,資本運營所追求的是最小的付出獲得最高的收益,盡可能規避風險,但作為一個國有企業,海信更重視自身所承載的社會責任。在追求資本增值的過程中,時刻履行著自身的社會責任。在並購科龍活動過程中堅持高道德標準的“陽光並購”本身就是對公眾利益的維護和社會公平的促進,是一種企業社會責任的集中表現。這一獨創模式也直接保証,從協議簽訂直至股權正式過戶,科龍公司在長達17個月的收購過程中不僅沒有垮掉,甚至恢復到與同期持平的水平。海信科龍在2007年實現營業收入為88.22億元,同比增加26.43%;凈利潤2.5億元,同比增加494.57%。
“海信在對科龍的整個購並過程中,通過健康投資和穩健運營實現了對科龍、容聲這兩個中國馳名民族品牌的有效保護。在目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海信的行動不僅充分實現了自身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更重要的是,它將對今后民族品牌的維護和發展起到鮮明的引導和示范作用。從社會可借鑒意義來講,海信所開創的並購科龍模式較好地解決了大股東為私人的公眾公司在面臨破產保護的一個很大問題,這無疑是對現行破產法的一個很好的理論補充和建議。”周厚健說。
面對未來的激烈競爭,周厚健信心十足,他表示,海信將持續踐行技術立企的發展戰略不動搖,堅持自主創新,努力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真正擔當起技術創新主體的社會責任,為民族產業的發展和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