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市場后來者、弱小者,如何找到正確的策略和方法追趕同行,力爭后來居上呢?顯而易見又最受追捧的答案是,向領先企業學習!理由似乎無可質疑,領先企業之所以領先,他的策略方法路徑一定是對的,是走在全行業最前面的,不學他學誰?讓我們做得更好吧! 于是,“××的成功可以復制”甚囂塵上,模仿山寨此起彼伏。領先企業做什麼,追趕者就努力做什麼,領先企業怎樣做,追趕者也試圖怎樣做。反映在產品市場上,在同一個級別市場里的同一類產品上,總是很容易看到相似的包裝,相似的廣告,相似的促銷,價格也像約好了似的不相上下。
“向領先企業學習”這個看似是捷徑的觀念其實是大大的誤導和陷阱!你只需環顧四周就很容易發現,沒有一個企業和個人的成功是靠復制成功而成功的,包括聲稱他的成功可以復制的個人和企業,也完全不是靠復制成功而成功的。對成功者的精神、成功所揭示的規律等可以學習和借鑒,而管理模式、創新機制、營銷策略與方法、市場開拓路徑等等,越是具體而獨特的方式方法越是無法復制,勉強復制后也不會成功。
總體來說,領先企業不可學,照搬更不可取,原因有二:一是沒有完全一樣的企業。你的擁有的資源、能力與對標企業不一樣,面對的市場和消費者一般也不一樣(如果你用從領先企業那里學來的方法,與領先企業搶占同一個市場里的同一群消費者,將更加干不過領先企業),路徑與方法只能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尋找和制定。二是,成功企業的今天不可學,因為他成功之后的策略和方法與你當下的資源配置完全不一樣,就算學也應該學習他的昨天。可是又產生了另一個問題,昨天有效的方法對應的是昨天的市場環境,你上哪找昨天的市場環境呢?
照搬式學習、克隆式復制的結果是:永遠追趕,永遠錯位,永遠落后。
在市場里,領先者是你通往成功的最大對手,在追趕過程中難道可以無視他的存在嗎?完全不是,那麼領先企業對于追趕者的價值在哪里?我的主張是,既要重視領先者,又要無視領先者。
在微觀上,高度重視和認真研究領先者,做不同或者相反的事。 在市場營銷里最不應該做的就是與領先企業做同樣的事和用同樣的方法做事。 龍頭企業、標杆品牌給我們發現並抓住弱點和失誤的機會極少,如果沒有明顯的弱點供我們利用怎麼辦?其優勢與長項是“軟肋”,與它對著干,你才有成功的可能。注意,這里說的是對著干,不是比著干。 為什麼要對著干不是比著干?
第一,領先者的優勢和項你試圖追趕和超越嗎?要實現追趕和超越談何容易!領先者的優勢和長項越是明顯、越是深入人心,趨同式的追趕策略越是沒有希望奏效。就像你要表白自己的烤鴨比全聚德還正宗,不會有人相信一樣。
第二,領先者的對立面是領先者力量最薄弱的點。如果你站在它的對立面,領先者則對你束手無策。因為領先者的優勢和長項是不能改不能丟的,一改就不是它了。所以,領先者的優勢和長項是它的“命門”,領先者越是強大,特點越是鮮明,挑戰者越容易在它的對立面找到機會。
第三,對著干可以讓挑戰者借領先者之力在市場中輕松建立地位。因為當消費者對領先者熟知時,領先者的對立面是什麼一點就通。 將自己置于領先者的對立面,你才有望把它剩下的生意全部爭取過來!既然老一輩人喝可口可樂,那就請年輕的人就喝百事可樂吧,那有誰還會喝皇冠可樂(royalcrown)呢? 百事可樂曾經弱小得三次請求可口可樂收購,而“新一代的選擇”卻把對手逼得陣腳大亂,甚至一度連自己為之驕傲的神秘配方也不想要了。可見,對著干的力量有多麼強大。如今,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平起平坐。
在宏觀上,要追逐時代而不是追逐領先者。
張瑞敏說,“企業具有時代性,你只有不斷地抓住機遇,才能持續發展。世界五百強企業平均壽命只有30年到40年,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沒有真正成為一個又一個時代的企業。既然要想成為時代的企業,就應該在新的時代創出新的商業模式。”
《大趨勢》作者約翰•奈斯比特說:“成功靠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利用機會。”
互聯綱時代的到來,給傳統經濟中的傳統企業帶來非常大的挑戰:信息從不對稱到高度互通,致使營銷碎片化,我們面對的不再是是一個大眾市場,而是一個個小眾的個性化市場,社交綱絡和移動服務的發展進一步加快了這個步伐。
從這個意義上說,領先企業算不了什麼,要勇于無視領先者,做追逐時代的企業,做符合時代潮流與進步的企業,做最好的自己,只有這樣才會屹立于企業之林。蘋果就是因為擁抱智能時代,超越了看起來無與倫比的諾基亞。
市場已經變化了,你跟上這個時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