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羡慕馬雲,他可以花很多時間在外面演講。但我做不到,我很多時間是花在企業內部的。”被稱為中國互聯綱“最佳產品經理”的周鴻匆,在企業上市之后依然如故,還在為公司某個產品的具體細節,跟產品團隊爭得面紅耳赤。
就在《經理人》記者采訪周鴻匆之前,他還在會議室手把手教徒弟:“我自己還是親自在管好多產品,這也是我培養公司內部團隊的一種方法。實際上,是要通過跟他們一起具體地做產品,手把手帶他們,跟師傅帶徒弟一樣。”
從會議室出來的周鴻略顯疲憊,與記者之間的這場對話在他的沙啞聲中展開。
免費模式變現需要一個過程
《經理人》:奇虎360、百度、騰訊皆是靠一款基礎性的服務獲得大量用戶,從用戶的絕對量來說,360比騰訊及百度都相差不大,但是收入差距相當大。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周鴻匆:我相信百度和騰訊當年也是不被看好的,但是成長為百億級收入、市值幾百億美金的公司,完全是因為他們有巨大的用戶量。在互聯綱的市場份額超過80%乃至于90%,有幾億用戶做基礎,這是收入來源的保障。跟他們相比,360起步晚7~8年。把巨大的用戶轉化成收入,360剛剛做了兩年。360用4年時間就積累了騰訊、百度幾乎用了10年才積累到的用戶量,超過4億的用戶規模。我們也是最近兩年,才逐漸考慮怎麼把用戶群轉化成收入。我堅信,把公司的服務做好了,不斷地增加用戶的粘性,就有很多機會把用戶流量轉化成收入。但是,公司不可能同時做很多事情。所以,我們現在先變現瀏覽器的流量。一方面是綱址導航,一方面是綱頁游戲。其實,我覺得360做收入的前景遠遠不止這兩項,但我們需要一步一步來。
《經理人》:360目前主要收入來源是綱址導航和綱頁游戲這兩塊,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方面可以去獲得收入?
周鴻匆:我其實很少考慮公司的收入,我還是堅定地相信,當有了用戶群,有了很好的用戶體驗,就可以把不同的產品帶進來,嫁接不同的商業模式。所以,對收入這塊,我並不是很擔憂。只要我們有不斷增長的穩定的用戶群,可以像騰訊那樣,不斷地引進新的服務模式、產品模式。但是我們的產品和騰訊有一個區別:騰訊屬于自產自銷,自己做了很多產品模式和服務模式嫁接在用戶群上,而我們是采用開放平台的模式,跟別人合作。這樣就意味著,無論中國、美國的任何互聯綱廠商,他的對用戶有利的產品和商業模式,都可以嫁接到我們的平台上。未來,我們的收入會有多樣性的表現。
微創新源自用戶的微小需求
《經理人》:你一直將360的商業模式總結為“微創新”,可不可以理解為有機創新?
周鴻匆:其實不是的,我講的微創新是一種方法論。我們都渴望創新,也都很希望做一個大的革命,做一個大的顛覆,但羅馬城非一日之功。特別對很多創業公司來講,你懷著巨大的理想,並不具備一夜之間去搞一個顛覆性創新的資源。所以,中國很多創業公司應該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不斷地去做微小的改進。微小的改進可能短時期沒有效果,但你要持續地做,長時間不斷地在一個領域做。通過點點滴滴的積累,最后,可能改善很大。所以,我提微創新,其實是從用戶出發,替用戶解決問題的一個思路,而不是閉門造車,打造一個特別牛的技術。這種技術如果找不到為用戶創造價值的落點,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經理人》:360做新產品的時候,是從一個產品跳到另一個產品,等于是從零開始,微創新怎麼落腳?
周鴻匆:我們做新產品的時候,也是用微創新的哲學。有時候,你覺得我該做個什麼事,因為商業需要。這樣可能離用戶太遠,往往不太會成功。所以,真正的創新,還是從用戶出發。比如說,我們做軟件管家,並不是我們想布局,而是因為很多用戶用了360,他還會中招,因為他去下載軟件時,很多下載站會放木馬。安全軟件就不能起作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想,為什麼不能提供一個軟件,幫助用戶干凈地、安全地下載其他軟件呢?其實,所有的顛覆性創新,都是從微創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