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在他1912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首次提出了創新的概念,並直接把創新定義為企業家必須有的素質。在他的創新理論中,創新內涵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引進新的產品,就是產品創新。二是采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就是工藝創新。三是開辟一個新的市場,就是市場區域創新。四是獲得一種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給來源,就是物料供給來源創新。五是實行一種新的企業組織形式,就是制度創新。
他所說的創新,不能簡單地等同于技術上的發明。在他看來,只有當新的技術發明被應用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時,才是創新。他把發明與創新分開,強調的是第一個將發明引入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行為。
企業內部創新,其內涵遠比熊彼特所分析的內容要豐富得多。概括起來分析,可分為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兩大方面。而技術創新又可進一步分為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兩個內容;管理創新又可進一步分為制度創新和關系創新兩個內容。下面分別就其內涵作一介紹:
(1) 產品創新
這就是熊彼特創新概念中的第一個內涵。它是創新生產出與競爭對手有所不同的產品或服務,或者是一個全新的產品,或者是增加、改變了原有產品的功能和效用。通過這種創新,客戶可從中獲得新的需求滿足,或更多的需求滿足。
有了這一創新,就構成了與競爭對手的產品和服務的區隔,企業也就跳出了原有市場的圈子,獲得了競爭優勢。
(2) 工藝創新
這就是熊彼特創新概念中的第二個內涵。它是創新改進、改善生產方法,創造出高于競爭對手的生產效率,使所提供的同類產品或服務,在生產效率上更高,在成本投入上更低,在質量效果上更好。
有了這一創新,企業不僅有了吸引客戶的更好的產品質量,而且擁有了打價格戰的“資本”。
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則是制度創新和關系創新的結果。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調整的是人與物之間,以及物與物之間的關系。在企業內部,人與物之間,以及物與物之間的關系的調整和改變,也都是以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調整和改變為前提的。沒有后者的改變,也就不可能有前者的改變。
(3) 制度創新
它包括了熊彼特創新概念中的第五個內涵中的部分內容。它是健全完善企業組織運行的游戲規則,理通過游戲規則構建出優于競爭對手的企業組織運行機制。
企業組織形式的創新,是以制度的創新為依托的,它的創新直接是改變、調整企業組織運行的游戲規則。對原有游戲規則進行補充、完善,也是一種創新。因為這種補充、完善中,本身就包含有對原有游戲規則內容的更新和增補。
它不同于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它可直接通過穩定企業組織內、外部環境活動主體之間的聯系而提升企業組織運行的效率和效益,這其中也包括有通過穩定員工的創新積極性而起到推動企業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的作用。
制度創新是關系創新的形式和表象。任何一種關系的調整和改善,必須借助制度規范,定型化為游戲規則后穩定持續地貫徹落實。
(4) 關系創新
它包括熊彼特創新概念中的第三、第四個內涵,和第五個內涵中的部分內容。它是創新調整企業組織內、外部環境不同活動主體之間的關系,使之結成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關系。開辟一個新市場,也就是把產品客戶關系拓展開來,形成更廣泛的客戶關系。獲得一種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給來源,也就是結成新的商務伙伴關系,使合作對象更廣泛。
但關系創新的內涵遠比這兩個內容廣泛。企業組織內、外環境八大活動主體——投資者、經營決策人員、管理實施人員、現場操作人員、商務合作伙伴、產品客戶、社會公眾、國家政府——之間相互關系性質的任何調整改善,也都屬于這一內容。熊彼特的第三、第四個內涵的創新,僅僅是指商務合作伙伴關系和產品客戶關系的一種調整、改善。熊彼特的第五個內涵的創新,也只是含蓋了企業組織內部環境不同活動主體之間的關系的調整。
它也不同于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它可直接通過改變和激發企業組織內、外部環境活動主體貢獻于企業發展的積極性而提升企業組織運行的效率和效益,當然也會因此而起到提升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力度的作用。
在這四個內容中,關系創新是基礎。所有的創新都可歸結為這一創新的作用,或由這一創新提供支持才能實現。
由以上分析可知,企業內部四個內容的創新,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的。所以,如果不能準確把握這四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並依據四者之間的相互關系規范創新管理,企業要獲得創新競爭力,也就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