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船舶12月11日晚間公告,董事會審議通過了其全資子公司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擬出資近1.35億元,收購張家港聖匯氣體化工裝備有限公司(簡稱“聖匯裝備”)26%股權的議案。外界認為,此舉表明,中國船舶欲借此進入以LNG等低溫氣體裝備制造領域,打通其原有的LNG船舶制造的產業鏈。
有資料顯示,聖匯裝備前身為始建于1980年代,于2001年轉制為張家港市聖匯化機公司。這家地處長江口的江蘇企業于2006年與挪威斯考根海運集團在華子公司合資組建了張家港聖匯氣體化工裝備有限公司。年前外資分步退出后,聖匯裝備則由公司管理層掌控的張家港聯眾投資有限公司控股,同時引入中國船舶大股東旗下的中國船舶(香港)航運租賃有限公司(持股25%)。
據介紹,隸屬于特種裝備制造行業的聖匯裝備擅長于制造LNG等低溫氣體裝備。近十年來,隨著中國逐漸成為“世界制造工廠”,境內相關特種裝備制造業蓬勃發展。聖匯裝備憑借多年來的積累,具備了專業從事液氧、液氮、液氬和LNG的儲槽運輸,以及低溫氣瓶的生產與銷售,產品規格覆蓋5-150m3的所有低溫儲罐;它還能夠提供LNG汽化站、LNG加氣站、L-CNG加氣站設計和工程服務等,該公司已經成為目前境內LNG為主的低溫儲運及應用設備領域的行業領先者。與此同時,聖匯裝備也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行業提供壓力容器裝備,以及陸用低溫液體儲運設備,擁有中石化、中石油等企業的供應商綱絡証書。
但與往年情況相比,聖匯裝備今年來經營情況同比不理想,其今年1至9月所取得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僅占2012年度的六成多和四成不足。據業內人士分析,由于一些通用設備制造企業紛紛轉型,導致近些年來特種裝備制造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加上生產所需的碳鋼板、不鏽鋼板和低溫絕熱材料等主要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自然會影響到聖匯裝備的產品成本與利潤。
也許正因如此,分析人士指出,像聖匯裝備這樣的細分行業領軍企業,如今才願意進一步靠上中國船舶這樣的央企背景大企業;同理,也正因為聖匯裝備身處“短板”狀態,中國船舶才得以用並不高的收購價參股,並與兄弟公司聯手一舉控股了聖匯裝備。
由于運載液化天燃氣體的LNG船舶是目前船舶行業附加值較高的產品,而LNG儲罐和液貨系統恰好又是LNG船舶的關鍵部件。因此,中國船舶董事會在闡述其為何看好本次收購舉措時坦言,此舉將“有利于公司快速進入中小型LNG產品領域,形成中小型LNG的完整解決方案,並有望形成LNG運輸設備、儲存設備和終端設備全產業鏈發展,促使公司快速、高起點進入能源裝備領域,切實貫徹‘調結構、轉方式’的發展戰略。”(楊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