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亚入欧”之财技
备受国内撤资质疑之前,“长和系”早已开启全球投资。
2001年起,“长和系”就开始逐步将商业活动的重心向欧洲转移。仅和记黄埔(0013.HK)2002年启动的欧洲3G投资已累计超2200亿港元。即使历经金融危机冲击,李嘉诚掌舵的“长和系”始终在横跨全球的投资中平稳前进。
“之前李嘉诚在大陆地产投资已经获得丰厚的回报,如果不调整资产结构就很难重现辉煌。成熟的项目就如同瓜熟蒂落一般难以再吸引他。”复旦大学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华伟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分析,长和系始终奉行“现金为王”的策略,将持续流动资产保持在高位状态。其收购或投资的项目都是有稳定现金流的安全资产,多是在基础设施、国计民生相关的领域。
这一点在李嘉诚去年抛售的两个项目中得到了印证,一个是位于浦东陆家嘴核心区的东方汇经中心,项目已计划在2014年一季度竣工,另一个是广州西城都荟,和记黄埔(0013.HK)为该项目已“苦守”6年。
“他的抛盘决策比别人早,或许他不是在最高点抛盘,也许是次高点,再过一点时间才会有变化。房地产行业本身也是周期性相对较长的行业,建设周期相对较长。”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室主任倪鹏飞说。
李嘉诚这种“现金为王”的策略在上一轮经济危机中得到了很好的演绎。
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香港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香港房地产公司迅速膨胀。1994年-1995年,在香港政府推出抑制楼价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香港楼市曾一度进入调整期。与其他地产公司增加抵押贷款的做法不同,彼时李嘉诚控制的长江实业(00001.HK)大幅降低了长期贷款,提高资产周转率。在金融危机爆发后,“长和系”又率先降价销售,回笼资金。
颇为相似的是,自2008年美国推出多轮量化宽松措施以来,香港楼价由2009年起连续五年上升,累计涨幅达到1.1倍。而香港政府自2009年底以来多次推出压抑楼市措施,使刚刚过去的2013年成为升幅最少的一年。为回笼资金,长江实业(00001.HK)近日推售香港首个新年楼盘,都给予买楼方25%的优惠。
同样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借力股市高位,较少进行股本融资的长江实业募资51.54亿元。
稳健的现金流支撑了“长和系”在欧洲的扩张。当和记黄埔在欧洲启动3G业务却因基建投入庞大连年亏损时,正是持续的现金流使得“长和系”整体处于稳健增长之中。
此番李嘉诚旗下长和投资减持的长园集团,是其在A股唯一持股的上市公司。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长江实业通过联营公司间接投资长园集团,李嘉诚家族虽然在股权上是长园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但并未直接参与长园集团的日常经营。
2013年以来,在长园集团发布定增等利好之时,李嘉诚多次减持,持股比例目前已降至17.63%,累计套现超11亿元。这笔套现也被市场解读为替欧洲投资输血。
华伟指出,李嘉诚投资欧洲是在赌欧元汇率的上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德国带领下,德法英三大引擎足以把低迷欧元区带动起来,到那时欧元的币值恐怕不是8:1,汇率上涨必将再次让李嘉诚赚得盆满钵满。”
谁是“接盘者”
在李嘉诚频频抛售资产的同时,另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是,是谁在接盘李嘉诚的百亿资产?他们又为何要“高位”接盘?
实际上,“长和系”的每一次出售都得到实力资金的青睐。
在李嘉诚拟出售百佳的方案公布之初,已吸引包括香港永旺百货的日本母公司Aeon、华润创业、高鑫零售等至少5名潜在买家。
日前,李嘉诚旗下的电能实业(00006.HK)分拆香港电灯上市再获国家队“橄榄枝”,国家电网将斥约87亿至100亿元认购港灯18%股份,成为港灯第二大股东。
“一方面,根据香港政府与电力供应商签署的《利润管制计划协议》,港灯的准许利润水平为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9.99%,使其盈利压力加大,另一面,港灯是一只稳定增长的高息股,与主权基金等需求更为契合。”一家国际投行人士表示,港灯预期收益率在7%左右,高于世界其他电力公司而颇具吸引力,一旦利率上升将错失出售时机。
除了“国家队”之外,民营资本与外资也颇为踊跃。广州西城都荟广场的买家均为离岸基金;长江实业集团旗下ARA基金正在出售的国际金融中心大厦(IFC),接盘者为江苏本地的三胞集团。
据华伟分析,买卖双方是不同的投资策略。接盘方是长线基金、保险基金和主权基金,厌恶高风险,接手的都是有稳定发展预期、现金流量比较稳定的项目,以达到低风险稳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