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晚2月24日,建行山西分行必須給投資人一個明確的答復,否則我們將會組織40~50個投資人到省分行進行維權。”山西晉中投資人李峰(化名)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2月19日是“吉信·松花江(77)號山西福裕能源項目收益權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第五期產品到期兌付的日子,但是截止到當天晚上20:00,建行山西分行和吉林信托並未對產品不能按時兌付以及是否延期做出任何表態。
知情人士表示,從目前情況看,2月19日第五期到期未兌付,估計3月11日第六期產品也不能兌付。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聯盛集團重組,據悉2月17日,山西省政府曾組織人員對重組進行考察,已經有了進展,建行表示會督促吉林信托,一旦重組有望首先兌付投資人。
李峰回憶,從推介、購買、打款都是建行一手包辦,吉林信托的人從未出現。“而且,吉林信托此次收取的費用為1.7%/年,建行收取的費用卻高達4.1%,無疑應該是建行主導的一個產品,所以只能找建行維權。”
北京某信托人士稱,從已有材料看,吉林信托只是一個通道業務,但從法律層面看,建行對兌付不具有必須的責任,但是,通道業務通常的規則是誰獲利多,相應責任承擔得多,產品出現風險,建行無疑要起到主要監督作用。
但銀行人士告訴記者,嚴格來說該信托計劃不存在通道問題,吉林信托是產品的發行方和委托人,盡職調查時也是吉林信托對聯盛集團做的調查,當然在產品出現兌付危機時,建行山西分行也必須對吉林信托進行督促和監督工作。
投資者稱“產品為建行主導”
隨著第五期產品不能按期兌付,部分投資人已經按捺不住了。
李峰是個人投資中額度比較大的一個投資人,從2011年第二期開始購買,如今投資額度已經達到300萬元。“產品不能兌付,建行始終沒有表態,如果第六期產品還不能兌付的話,我們就開始維權。”
去年底,李峰和建行山西分行咨詢產品兌付情況,但是得到的答復一直不明確,這幾天他連續寫了三封信,分別上書銀監會、建行山西分行和吉林信托,要求對產品何時能兌付、是否延期等信息給予說明。
李峰介紹,他是建行山西分行晉中支行的高端客戶,2011年11月,在對建設銀行完全信任情況下購買了上述信托產品,在這些信托產品購買過程中,產品推介、合同簽訂、回款操作等一系列流程工作均在建行提供的“一站式服務”下完成,購買信托合同是由建行山西分行以及基層支行的行長和客戶經理直接給到投資人手中,整個過程完全沒有信托公司和融資企業的人員參與,全都是建行的工作人員一手操辦。
記者了解到,“吉信·松花江(77)號山西福裕能源項目收益權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共六期,合計9.724億元,六期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均為9.8%:一期成立于2011年11月17日,規模2.45億元;二期成立于2011年11月30日,規模1.4億元;三期成立于2011年12月29日,規模8940萬元;四期成立于2012年2月8日,規模2.89億元;五期成立于2012年2月20日,規模1億元;六期成立于2012年3月12日,規模為1.09億元。
信托資金用于山西聯盛能源有限公司(簡稱“聯盛能源”)受讓山西福裕能源有限公司子公司投資建設的450萬噸洗煤項目、180萬噸焦化項目和20萬噸甲醇項目的收益權,而聯盛能源的實際控制方是聯盛集團。
但受煤炭價格下跌、企業大規模技改擴建等多種因素影響,聯盛能源去年財務狀況不佳,資產負債率高企。去年11月,背負近300億元巨額債務的聯盛能源向法院提出重整申請,令多家債權機構陷入被動狀態。目前信托計劃的五期已經全部到期,但全部違約未能如期兌付,3月11日,吉信·松花江77號六期也將到期,兌付前景同樣不樂觀。
李峰告訴記者,建行山西分行現在的態度似乎已經由此前的安撫變成了推卸。“在第三期產品到期不能兌付的時候,分行的人還專門給我們解釋說沒有風險,讓我們放心,但是現在態度大變,關于兌付的事讓我們找吉林信托。”不過,李峰認為,該項目屬于建行主導的信托產品。“當時建行山西分行有很多支行行長親自出面推介,說此款信托計劃是經過建行總行審批通過的信托計劃,安全性高。”
建行相關人士回應稱,在信托計劃中建行山西分行只負責代理資金收付工作,從法律層面講不存在承擔兌付費用的責任,這在合同里都寫了。對于吉林信托和建行山西分行收取的費用,業務上不是很清楚。
吉林信托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正全力配合建行解決此事,並與山西當地的企業、金融機構及各方面商討還款事宜。
債權金融機構博弈重組
不過,讓投資人更為擔心的是,無論是誰主導產品,只要能按期兌付仍然值得信任,但現實情況並不樂觀。
一位接近吉林信托的消息人士稱,吉林信托屬于國企,財務監管嚴格,如果最后產品真不能兌付的話,作為吉林信托來說,最后可能也是無力墊付,所以目前只能依靠建行,並全力配合建行的工作。
據悉,吉林信托是吉林省唯一一家專業從事金融信托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2009年3月,按照信托新法規的要求,經銀監會批準,公司重新換發了新的金融許可証,公司注冊資本15.97億元,管理信托資產規模320億元。
關于聯盛重組進展的信息,1月22日,吉林信托在對投資者的公告中稱,山西省金融辦于1月6日印發《關于簽署(山西聯盛戰略重組指引)的通知》,山西聯盛、各債權人、各有關機構已在簽署過程中,但個別債權銀行尚未簽署該重組指引。
由于聯盛集團債務纏身已進入重組階段,諸多債權金融機構開始博弈。外界盛傳兩個版本的聯盛重組方案:一是新增注資50億~60億元,清理已到期的集合信托債務;二是將集合信托計劃融資等同于銀行貸款進行延期或接續及降息(或降低溢價回購款)。
但從信托計劃兌付及投資人反饋信息看,第一套方案並未實現,信托債務始終沒有解決。第二套重組方案是一份《關于聯盛能源重組方案的緊急匯報》,幾家信托公司強烈建議聯盛債權人風險化解聯合工作組重新設計方案,將集合信托與單一信托、融資租賃及銀行貸款等區別對待,並優先安排資金保証集合資金信托債的按期兌付。
據“聯盛融資及對外擔保情況匯報”材料,截至2013年9月底,聯盛對外融資總額為268.07億元,其中銀行借款余額超過153億元,信托借款余額超過73億元。
此前有消息稱,由國開行牽頭各方擬定的一份《山西聯盛戰略重組備忘錄》曾召集各債權方進行商討,決定對所有債權均采取到期延期或接續的方法處理,對此,三家信托債權人聯名上書監管層表達反對意見。
李峰透露,2月17日,建行山西分行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們,目前聯盛的重組正在進行。“已經有9家擔保公司進駐,11家金融機構已經簽約,重組應該很快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