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研發的設備能將塑料垃圾轉化成天然氣、焦油、石蠟、綜合油和瀝青,”30日,珠海市紅翡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工黃峰在燈籠沙現場,指著自己研發的垃圾循環處理設備告訴記者。
記者在現場看到,黃峰研發的設備由幾個大小不一的鐵罐及管道組成,黃峰指揮工友將幾箱塑料垃圾倒入給料口,然后蓋上蓋子點火啟動垃圾循環處理設備,經過十來分鐘的加熱,一個架著鐵鍋的噴氣口噴出了天然氣體,黃峰用打火設備點燃天然氣后,淡藍的火苗竄了上來,生鏽的鐵鍋盛著的水過了幾分鐘就沸騰了。
黃峰告訴記者,塑料等垃圾經過1100度至1200度高溫燃燒后,又通過設備噴霧降溫處理產生焦油等物質,徹底分解二惡英,有效降低產生二惡英的風險,在提煉天然氣之余,焚燒垃圾產生的廢物經循環處理后,還可以制成瀝青等副產品。
技工黃峰來自廣西,今年33歲,盡管只有初中學歷,但他一直以來痴迷發明創造,從2008年至今,已申請了蘑菇地震感應儀、氣化爐焦油分離初級防爆裝置等23項專利。黃峰在現場還向記者出示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2009年頒發的“翻拉式環保香湮盒”、“三口式環保活塞環”等專利証書,他自豪地說道:“這套垃圾循環處理設備目前正在申報專利。”
黃峰研發垃圾循環處理設備花了十年時間,前年他來到珠海,遇到了紅翡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飛球,吳飛球聽到黃峰有興趣研發將塑料垃圾轉化成天然氣的新型設備,立即將其請到公司,並與澳門垃圾回收商一起掏出了數十萬元為其提供研發經費。
珠海市海洋農漁和水務局副局長龔慧斌專程前往燈籠沙見証試機儀式,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自己主要過來考察農村垃圾分類,他隨后指出:“這種設備將來要改成大的焚燒爐,讓投資商看上這樣的設備,通過規模化量產降低成本,才能達到應用階段。”
據吳飛球介紹,廣西百色市環保局、財政局的副局長日前也來到珠海萬花園藝考察,他們想把設備移置到廣西去應用,吳飛球希望該設備能得到投資開發,通過量產降低成本推廣到全國各地的鄉鎮中去應用,為農村垃圾分類和治理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