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報:你對當前整個互聯綱的趨勢有怎樣的判斷?
俞永福:中國互聯綱經歷了20年風雲,目前正是三大趨勢疊加之際:一是,PC互聯綱與移動互聯綱的疊加。從BAT三大巨頭一系列的收購來看,目前已經到了搶灘移動互聯綱的尾聲,下一步則是變現以及規模化。可以說,未來三年,左右大勢的關鍵詞則是“規模化”、“變現”。
二是,從互聯綱行業的觀察來看,目前正在從IT向DT(Data Technology)轉型,誰有數據資產的能力,誰才能勝出。三是,當前,錢大于項目,對于移動互聯綱的投資仍然很多,UC在宣布進入阿里之前,門口一直排著長隊。
時代周報:在做戰略選擇時,歷來有分歧,這次決定整體並入阿里,UC內部一致同意嗎?
俞永福:先講一個曲線拓展海外的故事,2010年底,UC決定向海外市場進軍,但那時中國互聯綱企業還沒有走向海外成功的樣本,海外市場拓展必然投資很大,我知道,這事如果在董事會上決議,一定是一半贊成一半反對,決策很難推進。
而事實上,海外市場拓展到底如何,我雖然看好,但我也沒法打保票。這時,我決定“不花太多投資地試水”,這一決策很快通過了。但所謂“不花太多錢”,其實就是把一部分投資算在了中國區之內,這樣顯得海外市場花錢並不多,只是試水而已。
但事實的結果與我的判斷相符,UC的手機瀏覽器進入國際市場非常順利,在印度和中東市場非常大。2011年下半年,國際化的成果顯現出來之后,UC才正式宣布其海外戰略,數字之下,我也向董事會“坦白”了曲線海外市場的過程。
今天來看,UC的海外市場已經成了馬雲看重UC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未來的阿里國際化進程中,UC的海外市場將發揮重要作用。前兩天UC創始人何小鵬從廣州來北京,他很高興地與所有員工打招呼。UC管理層在這一事件中,決策一致。
時代周報:中國互聯綱已經到了寡頭時代了嗎?此前有很多人已經說到“不站隊BAT就無法生存”,從UC進入阿里的過程來看,是這樣嗎?
俞永福:互聯綱格局,強者恆強,這是必然,阿里和騰訊已經成為超巨頭,去年底開始的雙馬打車大戰,仔細看下來,你會發現,其實雙馬是雙贏,市值超高,阿里上市的估值也很高,這就是互聯綱行業的特點。
但是不是所有互聯綱公司都要站隊呢?不見得,如果是遠離BAT炮火的公司,可以相對獨立和平靜,但UC不同,UC的產品注定了必須得面對BAT的炮火,這既是我們的價值,但也是UC面臨的險境,炮火太猛容易傷及自身。
對我而言,我要對UC優視2000多員工負責,回顧走過來的路程,在阿里集團,UC獲得了盡可能的最大價值,我感覺對得起UC員工了。
時代周報:國際化、移動搜索是馬雲看重的領域,但移動搜索這一塊,神馬推出之后,已經有很多競爭態勢,未來UC進入阿里之后,還將發力移動搜索,這一塊必然有更多的挑戰,對此,UC有何戰略?
俞永福:未來搜索領域的戰火會愈加凶猛,但移動互聯綱的迅速發展給了很多移動搜索彎道超車的機會。搜索的整個產品形態,都面臨著“語音即搜索、位置即搜索、交互即搜索”的全新定義,用戶需要的是“點對點”、“即搜即用”,而不是傳統搜索帶來的海量結果。使用場景的碎片化,必然要求搜索結果的智能化,與此同時,客戶端的簡單導流能力、影響用戶心智的公關能力將弱化,技術創新力和伙伴資源整合力將凸顯,這就是新變量,這也是神馬的機會。
時代周報:就你個人而言,目前已經進入阿里戰略決策委員會,這對你會有變化嗎?
俞永福:我過去是向五個人的UC董事會匯報,現在是向8個人的阿里巴巴戰略決策委員會匯報,其他的,沒有差別。當然,下一步如何與阿里的戰略更多的整合還在探討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