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天貓國際、亞馬遜直郵后,方興未艾的跨境電商領域又將增加一位有實力的競爭者。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1日從蘇寧內部獲悉,蘇寧已低調成立了跨境電商項目組,目前正在全球范圍內積極展開招商,相關頻道預計年底上線,建立跨境電商自營體系。
電商觀察員魯振旺認為,能否建立完善的海外供應鏈體系,以及能否拿到國家的優惠政策,將是跨境電商成敗的兩個主要因素。
蘇寧選擇自營模式
蘇寧內部相關人士對記者稱,蘇寧在今年7月份就已低調成立跨境電商項目組,目前正在全球范圍內展開招商,預計頻道或將于年底上線。
對于經營模式,對方透露,跨境電商項目組的成立或意味著蘇寧將建立自營的海外供應鏈,在運營上或采取“自營+招商”模式,未來蘇寧跨境電商業務的覆蓋面或許更廣。
實際上,蘇寧早在去年底就開始嘗鮮跨境電商,當時是聯合跨境購物綱站洋碼頭推出“全球購”業務,但該業務的目標只是引入海外商家,蘇寧易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僅僅是連接海外商家和國內消費者的一個橋梁。
據蘇寧該人士透露,蘇寧跨境電商在起步階段主要聚焦進口業務,未來可能在出口業務上也會有所布局。
蘇寧進軍跨境電商可謂早有端倪。今年2月,蘇寧拿到國內首個國際快遞牌照,被業界視為布局跨境電商的一個積極信號。
魯振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跨境電商今年才剛剛在國內興起,主要有平台和自營兩種模式,前者以天貓國際為代表,聯手國內第三方完成報關、物流等一系列流程;而亞馬遜走的是自營道路,通過進駐上海自貿區,以亞馬遜自己的物流體系進行中轉和配送。
魯振旺認為,蘇寧的模式可能更趨近于亞馬遜,這對蘇寧更有利。如果自建平台、再去和第三方捆綁的話,天貓國際在這方面的優勢將對蘇寧構成壓力。
優惠政策和供應鏈決定成敗
據易觀國際統計,2013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3.1萬億元,占進出口總額的12.1%,未來3年跨境電商交易額仍將維持30%左右的年均增速,至2016年達到6.5萬億元,有望占進出口總額的19%。
PayPal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的海淘消費者達1800萬人,証明跨境購物的消費者市場正在培育起來。
國內各互聯綱公司看到了跨境電子商務的勢頭,包括阿里巴巴、京東、騰訊、順豐等從今年年初開始紛紛加速該領域的布局。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1號店方面了解到,9月2日,1號店上線“1號海購”,通過與東方電子支付及跨境通的對接切入跨境電商的爭奪戰。其所售商品通過上海自貿區的保稅進口模式或海外直郵模式入境,可以提前將海外商品進口至上海自貿區備貨,消費者下單后,直接從自貿區倉庫報關報檢后發貨。分析認為,1號店的戰略投資方沃爾瑪在國際市場的零售和采購資源整合優勢將利好“1號海購”業務。
魯振旺分析說,跨境電商在國內剛剛起步,能夠做起來的話前景很大,但目前還談不上體量和盈利的層面。其能否發展好取決于兩點,一個是優惠政策,即能否拿到國家對經營主體的特殊稅收優惠,包括1號店等電商選擇在上海自貿區里建倉,原因就是看中了稅收政策等利好;另外一個方面就是供應鏈體系建設,要在外海建立一個良好的進口商品的采購關系。
資深電商專家梁振鵬認為,巨大的消費需求和市場規模讓各大電商都急于跑馬圈地,但一些平台的上線難免倉促。各電商要在保真、便捷、快速等方面下功夫,只有打通了跨境物流、支付等眾多交易環節才能占領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跨境電商的興起很有可能在未來取代尚處于灰色地帶的海外代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