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鐵路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動車組列車開行范圍擴展至28個省市區,甘肅、貴州、青海、內蒙古等西部四省區首次開行動車組列車。這些新通動車組省區中3/4區域的動車組為中國北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公司提供的CRH5型動車組。
2007年來,時速250公里的CRH5型動車組,在中國大地上安全穩定運行了7年,累計有141列(含綜合檢測車1列)投入運營,總運營里程超過2億公里,相當于繞地球5000多圈。
“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跨越
你可能不會想到,在技術上負總責的長客股份公司總工程師趙明花居然是一位溫婉的女性。“CRH5型動車組最初是從歐洲阿爾斯通引進的,但在中國地域廣闊復雜的運行環境中遇到了一些新問題,我們靠自己的力量不斷去完善它。”趙明花自豪地說,目前100多輛CRH5型車在線上跑著,狀態非常穩定,功能十分完善。
2013年12月28日21時26分,G1202/G1203次列車自哈爾濱扺達上海虹橋站,一日跑出高鐵史上三項世界紀錄:直通里程最長、氣溫反差最大、穿越氣候帶最多。該列車就是中國北車研制的CRH380型高寒動車組。
“最高時速380公里的CRH380B型動車組,我們引進的西門子技術,但自己改了牽引、改了綱絡。我們由此制造了京滬線長大編組的CRH380BL型動車組、哈大高鐵CRH380B型高寒動車組。”趙明花說。
今年11月25日,一列CRH5型動車組進入“5000公里正線試驗”的最后階段,這是國內首列實現牽引電傳動系統和綱絡控制系統完全自主創新的高速動車組。牽引電傳動系統就是“高鐵之心”,是列車的動力之源;綱絡控制系統則是“高鐵之腦”,決定和指揮著列車的一舉一動。長客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李軍說,這兩大系統的完全自主創新,標志著中國高鐵列車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跨越。
“高鐵之心”和“高鐵之腦”實現中國化
列車綱絡控制系統好比“大腦”和“神經中樞”,是軌道客車最關鍵的核心技術之一,也是國外公司技術封鎖的重點。長客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常振臣率隊攻關,在技術引進的基礎上,實現該系統消化吸收再創新。
在常振臣率隊實現CRH5型動車組列車綱絡控制系統國產化的過程中,2007年4月18日上線運營的CRH5型車,一度出現軸溫頻繁跳變導致誤報警現象,如果依靠阿爾斯通解決這個問題,至少需半年時間,而且要支付大筆費用。常振臣果斷帶隊自行攻關,僅用2個多月時間,就在上萬行源代碼中準確“揪”出“罪魁禍首”,並通過軟件重新設計消除了故障。
他們還改正外國軟件設計的缺陷和不適應中國列車運行環境的指標。長客股份公司綱絡控制技術專家鄭恆亮說,動車組上原來有個警惕裝置硬件,司機需要定時用腳踩一下,以証明自己還在操作,但是這個裝置不時出毛病。他們在軟件中運用三頁的描述性語言實現了警惕功能,替代原警惕裝置硬件。
如今,在推動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下,只有具備核心部件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導。中國北車“高鐵之心”和“高鐵之腦”成功植入高速動車組,將更好地助推中國高鐵“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