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經濟轉型的最大瓶頸之一就是基礎設施,這和中國的優勢形成互補。整體來看,中國企業在拉美成規模的、集團式的、集群式的投資較少。日后在拉美建立工業園區甚至經濟特區,中國企業集聚式的發展可能會相互受益,這是個發展方向。”——中國社科院拉美所經濟研究室研究員 楊志敏
從北半球到南半球,從東半球到西半球,中國與拉美分處地球兩端。在不少中國民眾的印象里,拉美等于足球、桑巴、熱帶雨林,是加勒比海盜和007出沒的地方,但在投資者們看來,拉美或等于機會,是可以掘金的富礦。
1月8日,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召開。匯聚拉共體“四駕馬車”成員國領導人和20位外交部長的中拉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作為2015年中國全方位外交的開篇之作,向外釋放中拉關系新突破的信號。
“中國在轉型,拉美也在試圖轉型,大家都在找新的動力。而拉美在轉型過程中經濟提升的最大瓶頸之一就是基礎設施,一些涉及民生的項目存在欠缺,而這些欠缺和中國的優勢是互補的。”中國社科院拉美所經濟研究室研究員楊志敏表示。
一家中國機械企業也留意到了這一市場潛力。地處壯鄉腹地的工業重鎮柳州,廣西柳工(11.43, -0.03, -0.26%)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柳工集團”)已在遙遠的拉美耕耘六年。打開柳工的海外版圖,拉丁美洲已成為其主要的海外市場。
2015年,柳工還將進一步加大對拉美市場的投資,在巴西聖保羅州投資建設制造基地已在計劃之中。“我們對拉美的戰略目標是,擴大柳工產品在拉美的市場份額,成為當地知名的工程機械供應商和服務商,主要產品裝載機市場占有率進入前3位。”柳工副總裁兼國際事業部總經理羅國兵表示。
柳工投資拉美路徑:多次增資
柳工將觸角伸向拉美始于六年前。柳工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000528)在2008年11月的董事會會議上決議在拉美建立全資子公司。2009年10月,柳工機械拉美有限公司(下稱“柳工拉美公司”)成立,總部位于巴西米納斯州-貝羅奧利藏特市,最終的注冊資金為200萬美元,注冊地在巴西聖保羅。
筆者從柳工國際事業部了解到,設立拉美子公司是看中拉美地區市場巨大潛力。巴西是南美鋼鐵大國,鋼鐵產量居拉美首位,為世界第六大產鋼國,其他國家如阿根廷、秘魯、智利等國各種礦產資源豐富,對工程采礦機械的需求同樣非常可觀。同時,由于墨西哥地區具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工程機械產品在石油建設項目中也有很大的銷售潛力。
彼時還有一個背景是,柳工全球化進入一個新階段。2008年,柳工先后在印度、北美成立新公司,同時陸續在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營銷和客戶支持為導向的公司,即營銷服務公司,以便柳工的配件和服務綱絡可以輻射到北美市場。
“這實際上是在開發了全球代理商之后,我們開始按照地區和文化的不同,把柳工的營銷服務渠道支持從柳州轉移到世界各地。”柳工集團董事長曾光安在2014年年末的一次演講中表示。
柳工在拉美地區的綱點于隨后幾年迅速鋪開,筆者查閱柳工近幾年年報發現,柳工對其拉美子公司的投資額也連年增加。
2010年柳工對柳工拉美公司再增資100萬美元,總投資額達到300萬美元,2011年對拉美子公司再增資20萬美元。
2011年,柳工拉美公司除原有機械產品的銷售外,還增加了租賃服務和培訓等業務,與拉赫蘭頓巴西公司在巴西開展融資租賃合作,柳工股份還為此項目提供100萬雷亞爾(相當于60萬美元)的備用信用証支持。
這一年,墨西哥也被柳工“圈點”進它的拉美版圖。2011年4月,柳工在墨西哥設立銷售公司——“柳工墨西哥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為柳工拉美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后,2011年至2013年連續三年收到柳工股份20萬美元的投資額。
在隨后的兩年,作為拉美市場的主要公司,柳工拉美公司投資額呈大幅增長。2012年和2013年,柳工股份的期末實際出資額均為520萬美元。此前2010年和2011年的數據分別為300萬美元和320萬美元。
2014年,“男足世界杯在巴西舉行,為有效利用這個市場契機,2014年增資后的總投資額為570萬美元。”柳工副總裁兼國際事業部總經理羅國兵說。
2015年柳工經營計劃和財務預算的議案顯示,對拉美的投資還將進一步擴大。2015年1月9日,柳工在回復投資者對于出海拉美的提問時明確表示:拉美是公司重要目標市場,已設立子公司並開始建設制造基地。
柳工所說的制造基地是指在巴西投資建廠。2014年12月31日,柳工公告擬投資3000萬元人民幣于巴西聖保羅州投資建設制造基地。盡管投資規模相對較小,但在柳工看來,這是“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邁出的又一步”。
在多次增資中,柳工在拉美的銷售版圖逐漸得到擴張。柳工國際事業部表示,多次增資的目的在于改善公司財務結構,增強子公司、代理商和客戶對柳工的信心。以期進一步擴大柳工品牌在美洲市場的知名度,擴大柳工產品市場份額,進一步促進國際化戰略進程。 四大銷售區域打造第二“本土市場”
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以及柳工在拉美市場的開拓,柳工形成東盟和拉美兩大“糧倉市場”。
在柳工集團的整體戰略中,2016年-2020年國際市場目標為25-30億美元,占整體銷售20%-30%,重點市場形成柳工第二“本土市場”。第二本土市場主要為印度、拉美和東歐,其中拉美以巴西為主要市場——柳工在拉美的“野心”是:成為當地知名的工程機械供應商和服務商,主要產品裝載機市場占有率進入前3位。
為實現戰略規劃,形成柳工在拉美的組織機構部署,柳工拉美子公司按地理位置共劃分為4塊銷售區域,分別為巴西、包括墨西哥等周邊國家在內的中美洲、阿根廷在內的南美區域一和包括哥倫比亞、秘魯在內的區域二。
柳工方面判斷,以巴西為代表的拉美地區經濟增長迅速,對工程機械的需求也是水漲船高,巴西機械產品進口市場多年保持在30∼40億美元的規模。而全部依靠進口原裝整機的阿根廷和智利,這些國家的GDP與工程機械銷售同比增長;墨西哥也正在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計劃。
筆者獲悉,經過六年布局,目前,柳工在拉美區域有經銷商約28家,代理產品包括裝載機、挖掘機、平地機、壓路機、推土機等。2013年工程機械銷售1400余台,叉車銷售近500台,銷售收入約83億美元,同比增長近30%。
“2009年以來,柳工在拉美的子公司在市場環境極為不利的情況下,銷量卻實現了50%的增長。”柳工高管在此前報道中透露。
柳工集團董事長曾光安把全球化成功的三大要素總結為戰略、入鄉隨俗、國際化人才。中企要在拉美當地立足,“本土化”被視為關鍵。
柳工高管曾透露:“2009年柳工拉美公司一個中國人都沒有,全是柳工發的工資。國際上培訓也是集中到一個地方,像拉美的培訓,拉美公司本身聘的就是拉美人。”
同樣在拉美注重本土化的還有中國鋁業(5.84, 0.02, 0.34%)公司。此前,中鋁在收購秘魯特羅莫喬銅礦之后,只從國內派過去總裁等4人,其余員工全都是當地人。隨后,還為當地居民建設了一座新城,開創了大型金屬礦企與當地攜手發展的新模式。
“國際化不是派一些中國人到那個地方去,而是必須要利用當地的資源。不論進入哪個國家,我們都會充分了解當地的商業法則和社會道德,制定與之相符的國際化戰略。”曾光安認為。
深耕拉美:風險與機遇並存
盡管在戰略和發展措施上,柳工描繪了一幅藍圖,但事實上,其在拉美的投資並非順風順水,也面臨了一些困難。
拉美地區部分核心國家加大地方保護主義,出台更多嚴厲的限制措施,比如阿根廷市場的進口許可証問題,以及巴西政府實施的對本國生產產品的保護主義。由于銀行停止對進口品牌的融資,加上巴西匯率貶值,目前已對柳工的經銷商造成嚴重影響。
目前,柳工已經采取了通過在巴西建立區域配件庫、開展巴西CKD(Completely Knock Down,完全進口散件組裝)業務等應對措施,試圖進一步貼近本土市場,以規避保護主義帶來的阻礙。
工程機械領域之外,包括中石油、中海油、重慶糧食集團在內的不少中企還涉足拉美油氣、電力、礦業、農業、制造業等多個投資領域。
“對拉美的投資,原來大多是單個企業。”楊志敏分析道:“整體來看,中國企業在拉美成規模的、集團式的、集群式的投資還比較少。日后隨著投資力量的增加,我們在拉美建立工業園區,甚至拉美有的國家在呼吁建立經濟特區,中國企業集聚式的發展可能會相互受益,這是個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