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求翻身的沃爾沃集團又在中國市場落下一顆重要棋子。
近日,由東風汽車集團(以下簡稱東風)和沃爾沃集團(以下簡稱沃爾沃)組建的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為92億元人民幣,其中東風持有55%的股權,沃爾沃持有45%的股權。
東風與沃爾沃各自是國內外重卡汽車領域的領軍企業,而雙方聯姻之時卻是重卡行業增速放緩之時,這次合作勢必會對國內重卡行業帶來更強烈的競爭和深度變革。在此情形下,更多國內重卡車企已開始尋求市場突圍,而加大對新能源技術,尤其是天然氣技術的研發投入,則成為很多重卡車企共同努力的方向。
寄望新能源
在跨國重卡資源相對已經缺乏的情況下,要想謀得出路,必須要另辟蹊徑,而陜重汽、聯合卡車等企業在市場競爭加劇時,力圖在新能源領域取得突破,並將天然氣重卡視為突破口。
從合資公司董事會安排來看,此次合資合作中,東風汽車占據了絕對的話語權,而原因就在于沃爾沃對中國市場的迫切需求和渴望。
強強聯姻
對于此次與東風汽車集團的合作,沃爾沃集團總裁歐羅夫·佩森表示:“中國卡車市場規模相當于歐洲和北美的總和,是全球最大的卡車市場,沃爾沃集團將中國視為戰略規劃的重中之重。我們將匯聚優勢資源,共同努力,打造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持續盈利的國際化公司,最終實現雙贏。”
事實上,兩年前東風與沃爾沃已經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經過長時間的政府審批流程,這一紙協議最終在2015年伊始變成了現實。
1月26日舉行的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成立儀式上,相關負責人披露合資公司將協同東風汽車和沃爾沃集團的優勢資源研發、生產、銷售“東風”品牌汽車,產品將覆蓋中重型卡車、客車、專用車及底盤、發動機、變速箱等。合資公司還將利用雙方的技術和專長,對中重型商用車產品平台進行持續的改進升級,全面提升東風商用車的商品規劃和研發能力,建成世界級先進的商用車技術中心,構建滿足戰略發展需要的海外制造體系和海外銷售體系。
此外, 《中國經營報》記者還了解到,在合資公司中,董事會由七名董事組成,四名來自東風汽車集團,三名來自沃爾沃集團。董事長和總經理由東風汽車集團委派,副董事長由沃爾沃集團委派。首任董事長由東風汽車集團總經理朱福壽擔任,總經理由黃剛擔任。從合資公司董事會安排來看,此次合資合作中,東風汽車占據了絕對的話語權,而原因就在于沃爾沃對中國市場的迫切需求和渴望。
2003年,沃爾沃集團重卡業務曾經與中國重汽有過一次失敗的“婚姻”。當年6月9日,試探了九年的中國重汽和沃爾沃“喜結連理”,雙方以各自出資50%的比例,共投資16億元,組建了濟南華沃卡車有限公司,合作期限為30年。按照合資雙方規劃,合作主要是利用沃爾沃公司技術改造高檔重型汽車平台,盡快形成小批量生產能力。然而在合作開始以后,雙方就矛盾不斷。合作后的不悅和矛盾,讓雙方最終在2009年以“離婚”告終。然而,對于沃爾沃集團而言,中國市場是不能失去的市場,需要盡快選擇新的合作伙伴重啟航程。
在選擇新伙伴的過程中,沃爾沃集團也正經歷全球金融危機以及歐洲經濟不景氣的巨大沖擊。數據顯示,2009年沃爾沃集團虧損高達147瑞典克朗。而要重新恢復增長,中國市場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因此,沃爾沃集團最終選擇放棄控股地位來委曲求全獲得市場。
根據中國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東風汽車重卡銷量達到了15.5萬輛,市場份額超過了20%,在中重型卡車市場占有率列行業第一。隨著東風汽車與沃爾沃集團的聯姻,這兩家巨無霸企業組建的東風商用車公司將會在中國市場展開更加凌厲的攻勢。
由東風汽車集團和沃爾沃集團組建的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為92億元人民幣,其中東風持有55%的股權,沃爾沃持有45%的股權。
2008年末,金融危機襲卷全球,彼時中國政府的“4萬億元”投資對中國而言無疑是一針強心劑,重卡領域亦迎來了“小陽春”。但隨著經濟放緩,重卡行業增速下跌。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重卡市場(包括整車、非完整車型和半挂牽引車,下同)整體銷量下跌3.9%,由2013年的77.41萬輛跌至74.40萬輛。
在市場下跌之際,東風與沃爾沃的聯姻,彰顯了雙方在重卡市場的野心,也讓其他重卡企業倍感壓力。一家大型重卡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沃爾沃集團在卡車領域的技術積淀會極大的推動東風汽車升級換代,從而在未來對其他企業帶來更大沖擊。
目前中國重卡的前三強東風汽車、中國重汽與中國一汽2014年度銷量分別為15.5萬輛、12.13萬輛、11.66萬輛。這三強中,東風汽車和中國重汽分別與跨國重卡巨頭沃爾沃和德國曼公司進行了深度合作,未來將隨著這些合作的深入進一步增強在中國乃至世界市場的競爭力。
身處重卡行業二三線軍團的陜重汽、聯合卡車等企業,目前尚未有跨國巨頭進行合資合作,在跨國重卡資源相對已經缺乏的情況下,要想謀得出路,必須要另辟蹊徑,而陜重汽、聯合卡車等企業在市場競爭加劇時,力圖在新能源領域取得突破,並將天然氣重卡視為突破口。
數據顯示,2011年,天然氣(LNG)重卡的銷量僅為5000多輛,到了2012年銷量就超過了1.2萬輛,同比增長近140%,2013年則近3萬輛。2014年,重卡行業整體下滑之時,天然氣重卡亦有所調整,但是業內人士預測,2015年,天然氣重卡銷量有望達到7萬輛,未來可能穩定在重卡市場銷量的30%左右。
目前,陜重汽和聯合卡車等車企都加大了在天然氣重卡領域的投入,希望在這一細分市場中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2014年,陜重汽天然氣重卡銷量達到1.4萬輛,雄踞行業第一。陜重汽副總經理周朝銀表示,2015年陜重汽天然氣重卡銷量有望達到2.2萬輛。聯合卡車作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將天然氣重卡作為核心和戰略產品進行研發的重卡整車企業,一直在深耕天然氣重卡。集瑞聯合重工有限公司總經理、聯合卡車營銷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唐鋼表示,2015年,聯合卡車天然氣重卡計劃達到4800輛。
除了在天然氣重卡領域突圍之外,面對東風汽車、中國重汽等巨頭的絞殺,二三線軍團還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但是,“一路一帶”戰略,也將對重卡行業帶來持續利好。
集瑞聯合卡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志國認為,聯合卡車將聚焦“一帶一路”帶來的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