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媒體報道,雖然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但戴姆勒中國區董事長唐仕凱依然期望能夠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上獲得銷量大幅增長。與北汽集團合資的新工廠投產將成為攻城略地的助推器,預計今年奔馳在中國的銷量將超過30萬輛,追趕奧迪和寶馬的步伐不斷加快。
奔馳在華新工廠投產 發力追趕奧迪寶馬
4月8日,奔馳首輛國產GLA在北京下線,這也意味著北京奔馳NGCC工廠(New Generation Coupe Class,新一代緊湊型車)正式投產。自2013年初動工以來,這座面積達150萬平方米的全新工廠僅花兩年時間就得以建成。總投資約為7.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8.5億元),設計年產能為25萬輛。這座新工廠采用奔馳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工藝,專門生產奔馳MFA(奔馳緊湊型車平台)車型,除了GLA之外,還將生產奔馳A級、B級、CLA等車型。
“隨著戴姆勒公司與北汽集團的合作不斷加深,北京奔馳也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工廠。毫無疑問,我們將繼續加大對北京奔馳的投入,期待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市場更加美好的未來”;,唐仕凱說道。
在中國經濟增長明顯放緩,整體汽車市場增速也趨緩的情況下,奔馳向中國市場押重注一方面是因為其對中國市場長期發展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競爭的需要。
今年3月份,奔馳全球銷量同比增長16.3%至19.5萬輛,創歷史新高,而當月在中國銷量增幅達20.8%,美國增長9.2%。3月份以及整個第一季度,中國都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奔馳的最大單一市場。專家預計2015年中國豪華車市場銷量增幅約為10%左右,“我們必須做得更好”;,唐仕凱在新工廠投產儀式上說道。2014年奔馳在中國的銷量大漲28%至27萬輛,“2015年我們的銷量將超過30萬輛”;,唐仕凱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奔馳新工廠將成為推升其在中國銷量的重要力量來源。近年來,奔馳基于MFA平台開發的小型車成為其重新恢復活力的關鍵,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大受歡迎。不僅把其目標客戶拓展到年輕人群體,也為奔馳培養了大批忠實用戶。選擇在中國進行本地化生產,除了可免交高額進口關稅外,大量采用本地生產的零部件以及較低的人工成本都將允許奔馳以較低的價格把車賣出,能夠進一步提升其市場競爭力。
與世界大多數市場一樣,功能跨界的SUV車型是中國市場增長最快的領域,大約有三分之一售出的新車都是SUV。奔馳新工廠的首款投產車型就選定為小型SUV車型GLA,足見奔馳對中國市場的用心。“毫無疑問,GLA將成為我們在中國的新增長動力”;,唐仕凱說道。之前,奔馳在GLK之下並無新品,此次投產將填補市場產品線空白。
中國已經是德系豪華車三強最大的單一市場,在與奧迪寶馬的競爭中,中國市場是奔馳最薄弱的一環,也是最有潛力的一環。2014年奧迪在中國市場上比奔馳多了一倍,寶馬比奔馳的銷量也多了約18萬輛。如果奔馳想實現2020年超越寶馬奧迪成為銷量最大的豪華車企,加緊在中國搶占更多市場份額是最為關鍵的一步。一方面提升自身絕對銷量,另一方面則可以減少競爭對手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