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爾順應全球新工業革命以及互聯綱時代的發展潮流,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指引下,逐步探索出一條以互聯工廠為核心的智能制造發展路線。從2005年開始,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就提出要把傳統制造變成大規模定制。2008年,對整個企業的產品制造體系進行了模塊化改造,同時在虛擬設計、實體制造方面進行了系統的建設。從模塊化到自動化再到黑燈工廠的建設,到現在建成互聯工廠,不斷持續的探索試錯,取得了顯著的實踐成果。
顛覆傳統業務模式
海爾互聯工廠的探索實踐將業務模式由大規模制造顛覆為大規模定制,打造U+智慧生活平台,對外企業從生產產品硬件到提供智慧解決方案轉型;對內整合用戶碎片化需求,通過互聯工廠實現個性化定制。
如海爾的一款天鉑空調,就是通過用戶眾創的方式產生的。傳統的空調都是方形的,天鉑空調是圓形的,結構像鳥巢一樣。用戶在綱上提出創意,希望空調能達到這樣一個效果,最后吸引了1700多個用戶參與投票,並形成了天鉑空調方案;通過虛擬設計系統、制造系統等能夠支持用戶創意方案快速變成產品模型,並測試到最后生產出來。這款產品已在2015年家博會上發布,已經有近萬名的用戶來咨詢、預約,實現了用戶追捧。
平台能力是業務模式達成的保障,海爾的制造轉型最終是建立起一個互聯工廠生態系統,我們把整個工廠變成了並聯的平台,從用戶交互到開放式創新、智能服務,構建七大全流程平台,全流程打通,支撐用戶全流程參與下的最佳體驗;圍繞U+智慧生活這個核心,從產品的創意開始,一直到用戶的使用,再到不斷的迭代,提供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最佳體驗。
顛覆傳統的管理體系。組織轉型是首要條件,海爾從原來封閉的正三角組織變成了創業平台。具體來說,從整個供應鏈,包括生產、制造、物流、采購等各環節都已轉型,由傳統串聯的科層組織變成了共同面向用戶的一個個小微。這樣整個企業組織轉型成一個平台型的企業。
流程方面從串聯到並聯。原來信息通過串聯的組織一步步傳遞,周期長;現在實時用戶的信息可以同步傳遞到海爾的設計資源、模塊商資源、物流資源以及全流程的小微,大家事先參與交互,通過提供引領的解決方案,實現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機制方面也進行了顛覆,從企業付薪到用戶付薪,以用戶為中心,各方基于不同的市場目標結成小微,風險共擔,超利共享,共同創造用戶需求;只有創造出用戶價值才能分享,否則就要退出,或者優化。
建立智能制造技術體系
海爾互聯工廠的企業價值創新,即建立持續引領的智能制造技術體系。這一體系分為四個層次:
一是模塊化,這是基礎。海爾從2008年開始探索模塊化,是全球家電行業惟一在持續探索模塊化的企業。例如,一台冰箱原來有300多個零部件,現在在統一的模塊化平台上整合為23個模塊,通過通用化和標準化、個性化模塊的整合創新,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二是自動化,海爾理解的不是簡單的機器換人,而是與用戶互聯的智能自動化,由用戶個性化定單自動驅動自動化、柔性化生產。
三是數字化,通過以iMES為核心的五大系統集成,實現物聯綱、互聯綱和務聯綱三綱融合,以及人人互聯、人機互聯、機物互聯、機機互聯。最終讓整個工廠變成一個類似人大腦一樣智能的系統,自動跟人交互、滿足用戶需求,自動響應用戶個性化定單。
四是智能化。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智能產品,產品越來越智能化,就是從現在簡單的功能性產品變成了智能產品,冰箱、空調可以自動感知需求,空調可以自動感知溫度,可以感知用戶的使用習慣,可以自控制、自學習、自優化,可以和企業進行互動,同時可以實現用戶最佳體驗。另一方面,整個工廠越來越智能,通過信息互聯、數據積累及大數據分析可實現針對不同的定單類型和數量,其生產方式可以自動優化調整。
海爾智能制造走在世界前列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海爾目前已經初步建立起互聯工廠體系,實現了六個互聯工廠的引領樣板,四個整機工廠:沈陽冰箱、鄭州空調、佛山滾筒、青島熱水器,兩個前工序工廠:青島模具、電機工廠,初步實現了向互聯工廠的轉型,可實時、同步響應全球用戶需求,並快速交付智慧化、個性化的方案。
海爾互聯工廠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得到了國內外知名專家的高度認可,認為海爾的智能制造探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互聯工廠帶來了用戶價值的大幅提升。
一是可定制,用戶可以通過海爾交互平台提報產品設計方案,成為產品的設計者;如沈陽冰箱的模塊化產品通過用戶的選擇和組合,由原來的20個型號,到現在的500多種型號,這500多種型號可以同時在生產線上高效柔性生產,快速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體驗。
二是可視化,用戶從消費者變成產銷者,用戶可以參與企業的全流程,並且實現體驗的可視化。
三是高品質,通過互聯工廠帶來了更好的用戶口碑體驗。如洗衣機:內筒線采用行業最領先的沖壓技術,實現最小脫水孔孔徑(2.0mm),孔徑越小,對衣物的磨損就越小,同時滿足了用戶對洗滌靜音的要求,引領行業;焊接方式由原來的氬弧焊接升級為激光焊接,使內筒能承接1600轉/分的高壓,使產品在外觀精細化、可靠性、靜音方面達到領先水平。再如空調:通過機器人社區、萬級傳感器、上百個關鍵質控點等先進制造技術部署應用,實現產品品質優于國內行業10倍,優于國際領先水平2.5倍;焊接質量水平<10ppm,質量優于行業水平20倍。
從企業價值角度看,海爾實施智能制造的互聯工廠總體經濟效益明顯。在效率上,互聯工廠整體提升20%,產品開發周期縮短20%以上;在效益上,互聯工廠降低運營成本20%,能源利用率提升5%,廠內庫存天數下降50%以上,交貨周期由21天縮短到10天。
同時,在各個智能制造示范子項目上,都取得了階段成果。
在智能產品、智能服務平台方面,憑借U+智慧生活平台整體解決方案的性能引領、服務完善、品牌知名度高,海爾智能家電等銷量累計超過100萬台/套,收入近30億元,實現10倍速增長。
個性化定制方面,海爾在模塊化基礎上實施個性化定制,用最少的模塊配置出用戶需要的型號,平台數量優化20%,可組合變化出數億級的產品解決方案,滿足用戶的個性化定制體驗。
協同開發方面,實現參與協同設計的模塊供應商數提升到了36%,一流模塊商可以與海爾研發在線進行協同設計。
電子商務方面,2012年海爾電子商務零售額14億元,占海爾主營業務的1.5%;2014年零售額120億元,占比12%。
智慧物流方面,所有出入庫按標準自動掃描識別,庫存信息準確率和出入庫信息準確率都達到99%以上,配送效率提升20%,車輛資源周轉率提升2倍以上。(海 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