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每當有記者舉手提問時,戈恩都會走到他面前,直視並側耳細聽,偶爾開上一個玩笑,調節氣氛。戈恩從未表現得如此具有親和力。
這是在日內瓦車展上,雷諾-日產聯盟總裁卡洛斯·戈恩在接受全球媒體采訪時,異于常時的表現。大多數時候,作為全球最有名氣的汽車行業領導者之一,戈恩都很嚴肅,甚至被人形容 “像沙皇一樣”。
汽車行業正在進入一個裂化的時代,很多積極和消極的因素糾纏在一起,即使最具管理魅力的人,也開始新的思考。中國市場依然是戈恩最看重的市場,特別是雷諾-日產聯盟旗下的英菲尼迪和雷諾品牌,國產后都進入了新階段。
英菲尼迪所在的豪華車市場,ABB依舊把守著市場重心,二線品牌嘗試突破多年。盡管英菲尼迪國產后上升很快,品牌知名度有一定的提升,但距離還是很遙遠。很多人都在問,它的核心突破口在哪里?
“在中國市場上,每個汽車生產商都有機會,中國市場如此大,來得早來得晚並不是問題,問題在于誰能在市場上真正地形成差異化優勢。”戈恩說。
具體到執行層面,能不能實現突破,戈恩歸結為是否解決了四個問題:有沒有做好進入中國市場的準備,有沒有適合中國消費者的產品,有沒有做好在中國的投資,有沒有好的中國團隊。
換帥不換策略
戈恩的論斷是,英菲尼迪做好了進軍中國市場的一切準備,甚至時間早晚都不是問題。最明顯的例子是,日產是進入中國市場最晚的日系品牌,目前卻是中國銷量最大的日系品牌。
關鍵問題是,有沒有找到對的人,組建好的團隊。中國的合資公司東風英菲尼迪正在調整領軍人物,原來的東風英菲尼迪總經理戴雷將離開,接任的是武碧佳。
戴雷解決了英菲尼迪國產前三年最大的問題,品牌知名度低。目前,很多消費者都在英菲尼迪一系列的品牌宣傳活動中,認知了這個品牌,在路上看到這個品牌的汽車時,不再被誤認為是某個自主品牌。
英菲尼迪全球總裁羅蘭·克魯格很認同戴雷的作用,“品牌塑造很成功,‘敢愛’定位很精準,與消費者的情感共鳴方式很獨特。”
但戴雷的離開,讓很多人擔心,英菲尼迪目前的戰略能否延續下去。車企的品牌和營銷戰略最怕朝令夕改,很多品牌的發展出現反反復復停滯不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缺少發展的延續性。
武碧佳對這個問題有清晰的認識,形容自己是戴雷的“接棒者”:“發展策略中不會有大的變化,有變化的話也是針對中國市場出現的波動做出相應的微調。”
汽車品牌在發展初期,因為4S店一次性投入較大,往往出現渠道擴張矛盾。渠道發展過快,而保有量和銷量都較低,經銷商盈利會出現困難;渠道發展過慢,銷量又難以拉起來。
這是英菲尼迪也逃避不了的問題,但武碧佳認為這對矛盾有一個平衡點。適當降低經銷商店的投資,增加對二線、三線城市的滲透率,提高三線到五線城市的覆蓋率,推出更適合當地市場的經銷商店類型,被認為是一個解決方式。
目前,東風英菲尼迪的經銷商綱絡已經擴充到一定規模,單是去年就擴充了28家,總數達到112家。獲得的結果是,東風英菲尼迪去年的銷量超過了4萬輛,增長34%。
5萬輛的年銷規模是國內車企的一個節點,東風英菲尼迪將進入第二階段。目前東風英菲尼迪有兩款國產車,占據了60%的銷量。目前的現實問題是,東風英菲尼迪產品線太短,接下來有多少產品可以拿來國產。戈恩對這個問題想得很清楚:“每一個汽車廠商都寄希望于產品,因為產品是核心所在。”東風英菲尼迪今年計劃推出6款新產品,很可能包括在日內瓦車展上展出的緊湊型SUV QX30。
擴展空間在于差異化
大環境的變化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2012年后,中國豪華車市場進入了低速增長期。而這一年,恰好英菲尼迪國產。
但小格局時刻在變,比如奔馳在去年就擺脫了多年停滯不前的窘況,高速增長,擠壓力其他品牌,特別是直接競爭對手奧迪、寶馬的空間。年銷量10萬輛以下的豪華品牌,基本上可以歸于二線豪華品牌一類,突破目標是進入一二線之間,進入10萬-20萬輛的區間。
不過,突破這個紅線缺的明顯不只是品牌和體系能力的積累,雷克薩斯和捷豹路虎都進入中國多年,上述兩點都有突出,但還是擋在門外。
戈恩開出的藥方是差異化,即鮮明獨立的品牌特點。這種思維類似于暢銷書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寫的《異類》一書論述的觀點,異類指的是不同于常人的一類,這是在較穩定格局下反敗為勝的關鍵。
某些汽車品牌的失誤,被歸結為反應太慢。這在中國市場特別具有典型意義,比如SUV市場興起,有些品牌就是遲遲拿不出產品,眼看著競爭對手越賣越好。戈恩認為這時反應快是東風英菲尼迪的一個優勢。
去年東風英菲尼迪推出了兩款國產產品,其中有一款SUV。今年東風英菲尼迪的核心新產品還是SUV,“搶占目前市場上最火熱的細分市場”。
“與東風的合作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優勢。”戈恩說。東風英菲尼迪利用東風日產襄陽工廠國產,為其快速國產,對市場做出反應提供了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