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礦中冶“成婚”整合后試點國投模式
重組后的中國五礦資產規模將超過7000億,體量超過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大礦業巨頭
每經記者 岳琦
同為世界500強的中冶集團整體並入中國五礦,創下了史無前例的央企合並案例。
6月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五礦獲悉,中國五礦與中冶集團重組大會當日在北京召開,這被中國五礦稱為此次重組整合邁出的關鍵實質性一步。新華社援引中國五礦方面的消息稱,新組建的中國五礦將開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國企改革試點。
繼去年12月8日國務院國資委正式宣布兩者戰略重組消息后,這兩家巨無霸央企的合並一直頗受各方關注。不過,記者從內部人士處了解到,除中冶集團董事長國文清身兼中國五礦總經理外,目前雙方在重組上並無太多實質性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重組后的五礦將以超7000億元的資產規模力壓國際三大礦業集團。《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五礦獲悉,在重組大會上,中國五礦總經理、中冶集團董事長國文清對兩家企業的管理團隊提出要求,“本著先易后難、審慎果斷的原則,優化業務布局,在重點領域推進業務協同與整合”。
同時,中國五礦還強調, 中國中冶 (601618,SH)作為上市公司的獨立性和完整性不會受到影響,現有組織架構和管理體制會保持穩定。據去年公布的重組方案,五礦、中冶將在2016年內完成戰略和管理體系融合。
試點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6月2日下午,中國五礦主導的一場頗為低調的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據新華社報道,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親臨重組大會宣布,新組建的中國五礦已納入國有企業改革試點。中國五礦有關人士透露,中國五礦將開展的改革試點是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
實際上,早在去年,中國五礦總會計師沈翎曾向媒體透露,未來央企的發展方向是成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或者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集團層面投資控股或者參股相應的業務板塊,做強做優相應業務,視業務需要並購重組相關業務或者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國五礦董事長何文波在昨日的重組大會上強調,“五礦要形成獨特的商業模式與核心競爭力,打造世界一流金屬礦產企業集團。”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中國五礦旗下有七家上市公司,但裝入的資產尚未過半;與此同時,中冶集團97%的資產已裝入了中國中冶這一上市平台,還有部分資產放在鋅業股份(000751,SZ)。也就是說,兩大集團重組之后,新中國五礦將擁有九個上市平台,可以放置不同業務板塊。
中國五礦方面透露,重組整合后的新的中國五礦將重點在以下五個方面發力,即加快境外銅、鋅、鎳等國內緊缺資源供應基地建設,充分發揮“走出去”領軍作用;通過全產業鏈系統整合與集成服務提升,打造世界第一冶金建設運營服務企業;積極推動優勢金屬資源整合與保護性開發,致力于突破下游材料領域核心關鍵技術與共性基礎性技術;充分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強化全球資源配置與市場運作能力;發揮全牌照金融服務優勢,在金融資本領域打造行業領先的金融服務和產融結合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重組后的中國五礦資產規模將超過7000億元,2015年合計營業收入超過4300億元,體量超過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大礦業巨頭。
內部人士:股權變更已完成
雖然中國五礦方面宣布,重組整合邁出了關鍵實質性一步,但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起碼從公開資料來看,這兩家涉及資產7000億元的央企,其重組整合的實質突破可能仍有限。
按照重組方案,中冶集團將整體並入中國五礦內部成為下屬公司,但中國中冶于3月30日公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相關產權變更工作尚未完成。記者查閱工商總局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得知,與中國五礦相同,中冶集團唯一股東為國務院。不過,中冶集團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其公司內部公告顯示目前股權變更已完成。
在人事安排上,除5月9日中國五礦在官綱上公布,中冶集團董事長國文清兼任中國五礦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外,其他高級管理人員變動仍未見公布。
反觀中國外運長航集團的股權整體無償劃轉,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李建紅就特別強調人才融合,表示在全球管理層選拔中會對中外運長航集團的干部優先使用,充實招商局集團高管隊伍。
按照去年的重組方案,中冶集團與中國五礦雙方一致決定將重組分三步走:第一階段,在2016年內完成戰略和管理體系上的融合;第二階段,企業業務的融合則在重組第二年進行;最后一個階段,進行雙方業務分類和細致的管控等內容的深度融合。
中國中冶總裁張兆祥曾公開表示,預計整個重組方案完成需要兩到三年時間。
(實習生賀泓源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