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如何應對業績下滑
收購媒體 進入汽車產業
2016年度蘋果的研發費用預計超100億美元,同比增長近30%,這一舉動不單是為了對Siri進行升級,也是為加大對汽車項目Project Titan的投入,為進軍汽車行業做準備。此前,蘋果還欲收購時代華納的媒體業務,打算在媒體行業分一杯羹。
隨著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的迅猛發展,以及中高端智能終端市場的漸趨飽和,蘋果智能產品的銷量越發走低,與此同時,蘋果公司也不得不進行多元化的轉型升級。從投資滴滴打車,開發智能電視以及軟件服務等可以看出,類似于中國的BAT,蘋果正在試圖完善自己的產業生態鏈,企圖開發與核心業務相關的外圍業務,形成協同效應。
智能終端銷量走低
6月1日,蘋果宣布將于 太平洋 時間6月13日上午,在舊金山舉辦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主題演講,並借機發布最新版本的IOS和其他升級產品。2016 財年第二財季業績財報會議上,蘋果公司CEO庫克也曾表示“我們的產品線中還有很多創新沒有公開”。
能否持續推出創新性的智能終端確乎是一個重要問題。據國外媒體報道,為與Google Now和亞馬遜Alexa等對手較量,蘋果擬對Siri進行升級,其技術整合自去年收購的英國語言識別技術公司VocallQ。
不過這一舉動似乎對蘋果的終端市場無太大助益。易觀智庫入口分析師朱大林認為,單純對Siri進行升級,對增加蘋果手機銷量沒有任何幫助,而只是修繕Siri的原有弊端和性能。
據威鋒綱消息,近日,賽諾機構公布了2016 年 4 月份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報告。這一報告顯示 ,iPhone 在上個月的國內市場份額只有8.2%。而蘋果2016年第二季度的財報也証實,該季度營收為505.5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80.10億美元下滑13%;凈利潤為105.1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5.69億美元下滑22%。
蘋果手機銷量疲軟在業界已經形成共識:“整體來看,手機的創新力度的確在減弱,更新換代的周期長,主要是這兩個原因導致了蘋果手機的銷量下滑。”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認為,創新性不足是蘋果手機銷量不佳的主要原因,而不是來自華為、三星、小米等競爭對手的壓力。
試圖布局未來競爭業務
6月1日,路透社消息稱美國蘋果公司計劃首次在台灣發放美元債券,期限為30年,以期募集10億美元資金。
除了巨額研發費用的投入,蘋果在其他方面的轉型升級也吸引著行業的注意。有分析認為,蘋果將加大對汽車項目Project Titan的投入,為進軍汽車行業做準備。蘋果投資滴滴打車也被指有在人機智能領域一展拳腳的意圖。此外,《金融時報》曾報道,蘋果還意欲收購時代華納的媒體內容業務。
這些行業動態不禁令人生疑:蘋果究竟要朝什麼方向發展?就蘋果多元化轉型方面,記者與蘋果方面的負責人取得了聯系,但對方的答復為“公司對這類問題沒有評論”。
對于蘋果在台灣發行10億債券,王艷輝認為,這純粹是出于對財務上的考量。“蘋果是一個資金非常雄厚的企業,不過它的資金分散于世界各地,所以從台灣本地發行債券籌資,再分配給當地的供應商,要比從其他地方調集資金所耗費的財務成本更低。”
至于蘋果為何突然增加三成研發金額,朱大林認為,首要原因是,雖然手機銷量有點下降,但是用戶還處于一個慢增長的狀態,這樣的投資主要發力于智能生產,因為蘋果要打造自己的智能生態圈,日后必定是人工智能的時代,蘋果是為未來的發展做準備。
在今年的谷歌I/O 大會上 ,CEO Pichai 表示,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在VR等領域,每個公司都在摸索,都沒有找到十分契合的方向,所以大公司都會采取這樣一個方針,在比較一致認可的方向上進行投資布局,這也是為什麼加大研發預算的一個原因。”王艷輝對此表示,在手機上創新已經更難了,為了保護未來的競爭能力,必須擴展布局范圍。